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原則》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原則》這本書告誡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知行合一,説過的事情就一定要盡全力去完成,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原則》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原則》精選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原則》讀後感1

前段時間讀書,偶然接觸到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讀書都是一個信息獲取的過程,我們從書中理解作者的觀點,有觸動之後就會深思,進而吸收,然而這只是初級的閲讀,而更高一層的閲讀則是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如果是同樣的話題,假設讓我們自己寫,應該怎麼構思全文,然後對比自己的思路與作者的思路,這樣的閲讀則更能夠收穫別樣的智慧。

創新的原則,是選自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中的一篇文章,既然是談原則,必然需要考慮一些邊際條件,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這個正是整篇文章的關鍵所在。現在看來,基於自己目前對創新原則的認識,與德老先生相比,是斷不能思考如此全面。所以當我試着構思自己關於創新原則的文章時候,估計觀點也都是普通大眾都能夠想到的層面,沒有更深刻的見解。

既然現在有機會接觸到德魯克《創新的原則》這一篇文章,自當全力思考其中的邏輯,將知識信息轉化為個人智慧。德老在開篇就告訴我們他所分析的創新不是靈光乍現,不是繆斯垂青,是可以系統化研究、發現的創新一般原則。簡單總結為“五個要做”、“三個不要做”和“三個條件”。其中五個要做:徹底分析機遇、走出去、簡單、細微、領導地位;三個不要做:不要太複雜,不要多樣化,不要對未來;三個條件:工作、長處、市場。具體瞭解,可以閲讀原文,這裏不再贅述。

創新的原則等同於飛機的航道,飛機如果安全的從出發地到目的地,就不能夠隨意的飛行。同樣,當我們在系統化實踐創新的過程中,創新從創意到成果,必須有原則的規範。其實對於創新,很多人都普遍認為只有專業化的人才才能夠勝任,以致於很多人在創新面前都望而卻步。但當我們認真分析創新的原則之後,反而突然發現創新與普通工作無異,很多原則並不是創新獨有的,也可以適應普通工作。換過來想,凡是能做好普通工作的人,也一定能夠勝任創新工作。

德魯克先生説:成功的創新者都是相當保守的,他們不得不如此。他們不是“專注於冒險”,而是“專注於機會”。企業家創新精神不是冒險性格的體現,然而卻有一個前提,就是遵從於創新原則。如果企業家希望創新可以一夜暴富,那就是冒險,但如果希望成為行業領導者,那就是專注機會;如果企業家希望創新可以在辦公室苦思冥想就可以成功,那就是冒險,但如果企業家走出去,多看、多問、多聽,那就是感受創新可生長土壤;如果企業家希望的創新產品要非常複雜,以展現其超前性,那麼就是忽略消費者接受能力的冒險,但如果基於簡單思路,那就是可實踐的創新。

《原則》讀後感2

我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助我發現真相是什麼,並據此如何行動。——RayDalio《原則》

花了10天時間讀完了《原則》。黑色帆布包裹的封皮,紅色的英文名PRINCIPLES凹陷其中,白色黑體原則二字,頗具莊嚴感,聯想到聖經。翻過來二維碼下的價格和作者的身價一樣不菲,98元,譯本里算貴的。

還沒讀完的時候就有從事金融行業的朋友講“這本書很難看”、“經濟領域的人對他評價很差”,對我閲讀本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簡單下好與壞的定論,原因是本人所屬非金融業,也無公司可管理,無此資歷。但在閲讀過程中,與作者有很多共鳴,引發一系列思考。

恕我直言,淺談讀後感。

如果以結果為導向,目前為止作者此人簡直太成功了,白手起家(中產階級家庭,起碼父親不是眾議員,應該算白手起家了),歷經破產又東山再起,管理着世界最大的對衝經濟公司1500億美元資金,累計盈利超450億美金,成功預測並躲避了2008年金融危機。

這堆天文數字和我基本沒什麼關係,而作者從破產到東山再起的經歷於我是有意義的。好雞湯,白手可以起家,失敗了是還可以再站起來的。

1)、我的歷程

以自傳形式,講述了作者發家致富的過程,有些《股票作手回憶錄》的感覺。2015年大牛市,讀了後者,時至今日就能深刻的體會到想通過讀一本書賺大錢未免太天真了。作者這類人的性格、心態、專注是不太可能複製的,20億年不斷演化的基因註定了個體的差異,説白了就是天生的。

書裏的道理都懂,臣妾就是做不到。

剛結束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又一次引起熱議。其實每年大會談及的成功祕訣基本沒什麼太大差異,早年傳到我國的致富箴言“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滾雪球”複利模式,多少人靠此發家致富?寥寥。

運氣這種軟實力更不消多説。

玩Blackjack拿到17永遠STAY,即便把一張策略表(哪種情況下HIT,STAY,DOUBLE,SPLIT)爛熟於心,背運的賭徒還是輸錢。

明確了讀完這本書並不能助我暴富後,第一部分的“我的歷程”對我有什麼意義呢?

1、不要怕犯錯,關鍵是“正確地犯錯”

“我做事的方式是,犯錯,找出錯誤的原因,總結出新的原則,最終成功。”承認和接受自身的弱點,才能做出有益的改變。

2、同樣的事情在歷史上總是反覆發生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後,赫然發現當下發生的諸多事件都在歷史中有跡可循、反覆出現,人性更是千年不變。根據規律性,統計建模,以大概率的可能性預測將來之事,“水晶球”是存在的。

3、塑造者的共性

獨立思考、心無旁騖,堅韌;相對於痛苦而言,他們實現夢想的決心更強烈。系統性兼顧全局和細節,充滿激情,意圖改變世界,在宇宙中留下印記。不因顧及他人,影響實現目標。這點我認為從側面體現的就是“專注”的性格。

4、牛人薦書,大概率好看,買買買!這本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引出了很多值得拜讀的書籍。

2)、生活原則

擁抱現實,應對現實,創造偉大事物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徹底地紮根於現實。所以少YY夢想+現實+決心=成功的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判斷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意識到你既是一切又什麼都不是,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視角,收益遞減,想要快樂就要不斷進步。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享受痛苦的習慣,從痛苦中學習,用五步流程實現人生願望。

做到頭腦極度開放,控制情緒,在反對的異見聲中找到思維盲點,自控力,讓習慣開啟大腦的自動導航模式。

不必過於精確,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可怕的大數據。

3)、工作原則

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由兩個部件組成:

文化和人,打造良好的文化。

建造並進化機器,雖然作者的目標受眾可能是企業管理者,但是通過閲讀此部分,可以知道如何作為企業的一環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溝通方式,以及其在我日常的項目管理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這部分不贅述,需要自己結合工作體會。

尾聲,我驚訝的發現,管理原則就是歷史的總結陳詞。不就是我每天聽的歷史麼?

作者自己總結的是,相當於早年的《聯邦條例》。橋水從三個人幾十人到1500人的全球最大對衝基金公司依靠原則。

多麼像春秋諸侯國曆史,一個小國靠一個賢明的君王就能治理好,一個大國需要強大的內閣來管理,而一個更大的國家就需要法治!這就是為什麼最後秦國統一六國。

又一次提到羅馬的故事這本書會對讀者產生什麼影響呢,作者也基本上預測到了。可能沒什麼影響。關於減肥的例子也很恰當。

正如作者開篇所言,他的目標是把那些他認為有效的原則傳授與你我,而如何踐行這些原則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原則》讀後感3

任何組織或機構若想正常運轉,其工作原則必須與該機構成員的生活原則相契合。——瑞·達利歐

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由兩組部件構成:文化和員工。二者之間相互產生影響,因為機構的員工塑造了機構的文化,而機構的文化決定了選用什麼樣的員工。優秀的機構擁有優秀的員工和優秀的文化。優秀的員工具備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優秀的文化不掩蓋問題和分歧,而是公開妥善解決,喜歡讓想象力馳騁且願意開創先河。

首要原則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營造一種允許犯錯,但不容忍罔顧教訓一錯再錯的文化。意識到錯誤是事物演化過程中的自然連帶部分。不要糾結於一時的成敗,要放眼於達到目標。要觀察錯誤模式,判斷是否因缺點而引起。記住在經歷痛苦後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錯誤可以接受,哪些錯誤無法容忍,不要讓你的下屬犯不可接受的錯誤。

第二大原則是用對人。

之所以要用對人,是因為用人不當的代價高昂。要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要記住人與人存在差異,認識不同、思維不同使不同的人適合不同工作。對待你的團隊要像體育界管理者那樣:沒人能靠一己之力單獨取勝,但每個人都必須戰勝對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樣留住人。找人不僅是幹份具體工作,你還要願意與其分享你的生活。考慮薪酬時,要提供穩定性也要讓人看到機會。要記住維繫偉大的合作關係,比金錢更重要的是體貼和寬厚。

為了恰當地用對人,還要持續培訓、測試、評估和調配員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屬將經歷個人成長。要準確地評價人,不做“好好先生”。嚴厲的愛既是最難給的,也是最重要的愛(因為它很不受歡迎)。要知道了解人們怎樣處事和判斷這種處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結果,這比了解他們做了什麼更重要。

瑞·達利歐將做好橋水基金的方法總結為《原則》,涵蓋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總總,你總以為成功有祕密,讀完你可能發現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聽過,覺得不過如此——但説到,並且做到,這才是成就瑞·達利歐的祕密,這才叫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