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語小讀後感參考6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強化我們對書上理論的瞭解,認真將讀後感寫好,我們的閲讀能力才會有所提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論語小讀後感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閲。

論語小讀後感參考6篇

論語小讀後感篇1

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不要為一時的利益就撒謊騙人,而自己在後面吃更大的虧。

?論語》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説的話,由他的弟子們編寫而成,裏面有許許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們做人的道理,比如説:要誠實、有禮貌等。

我讀了以後,印象最深的是幾句關於誠實守信的名言警句,原來在語文書上學過,現在聯繫《論語》中的其他內容,我對“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兩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説出來的話,絕對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説:有一次,小隊活動,我打電話給9位隊員,他們都一口咬定:“我來!”,結果,只來了8個人,是洪偉沒來,第二次,他又沒來,後來的幾次活動,我們都沒有告訴他,因為他不夠誠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林杭每次都來,現在我們總是第一個通知她。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沒有,而是很多,讀了《論語》,我告訴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樣誠實守信的人,不欺騙別人。

論語小讀後感篇2

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用許多淺顯的故事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則。她在《論語心得》中闡明:《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這是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她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對待我們的生活中的那些缺憾和不完美。人首先要正確面對那些缺憾和不完美,要在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苦痛。生活不完美而有缺憾,工作不如意而有心酸,這似乎是每個人都曾遇到過的。但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處理的辦法不同,與其在那裏苦苦的怨天尤人,還不如坦然的正確面對。敢於正視和承認那些不完美的現實,敢於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彌補那些不足之處,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抱怨。一個人有了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他的內心會變的仁厚,寬和,所以便會忽略很多的小事和細節,不再患得患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真正做到內心安靜,釋然。

“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那麼什麼樣的朋友才時真正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説,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那麼論語中倡導我們交什麼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説: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是第一種好朋友,就是説我們交朋友為人要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人格魅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有自己的思想,頂天立地,才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魅力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猶豫的時候給你做出抉擇,可以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勇氣,他是能夠減少你的痛苦而延長你的快樂的人。友諒是第二種好朋友,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能夠衡量一個人氣度的標準。

生活中,能夠感動別人的不僅僅是金錢和眼淚,寬容也同樣能夠讓人釋懷。懂得寬容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寬容的人是懂得珍惜的人。所以説有一個寬容的朋友不僅相互之間能夠融洽相處,他還能夠感化和改變我們處事方式和不良習氣。友多聞是第三種好朋友,就是説這種朋友能夠旁徵博引,見多識廣。選擇一種朋友意味着選擇一種生活,選擇一種朋友意味着選擇一種人生,而選擇一種朋友首先要看我們站在怎樣的一個人生座標和天平上。

見多識廣的朋友能夠賦予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常識,能夠告訴我們許多不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一起探討人生,一起切磋技藝,一起品味生活。當你在生活中彷徨失落的時候,朋友能夠幫助你做出最終的抉擇;當你在工作中遇到疑惑與不懂得時候,朋友能夠給你最終參考的答案。所以説結交一個見多識廣的朋友就像打開百度搜索一樣,我們總能從他的人生字典裏面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即是孔子所説的三種好朋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別人安樂。“修身”是對國家,對社會負責任的第一前提,而在這個修煉的過程中,不是苦悶的心態,而是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好好的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陽光與快樂的人,擁有一顆感恩與快樂的心,像一縷陽光一樣去温暖和照亮別人。快樂的面對生活,面對家人,面對社會,讓別人能夠在自己的感召下獲得生活的生機與慰藉。“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責任,但是前提是樸素的,是始自腳下的。這大概是《論語》給我們最大的經驗和借鑑。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用淺顯的文字和簡約的語言點出了人生之道,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座標,學會在生活中一一的去踐行。學習《論語心得》最大的收穫還在於淨化了心靈,調整了心態,使我們懂得用最樸素的情懷去感受快樂,感受生活。

論語小讀後感篇3

近日,一口氣買下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四書集註》、錢穆老先生的《論語新解》和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準備要好好的讀讀《論語》。不是為了其他的,以前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和于丹大姐《論語心得》也都讀過,只是想了解得更深入、更系統些。

記得梁啟超老先生在講到讀國史典籍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於做學案,學案的淺層次就是讀書筆記,所以便欣然從之,既算是對學問的一種自我領悟,也是對堅持的一種自我歷練。我人生第一本真正好處上的讀書筆記正式開始(頗有些感歎為時已晚,自愧啊)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學以來,我們就一向朗誦着,但是我們很多同學往往只記住了前兩句,而把最精髓的一句給落下了,這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能夠説,此段既有學習方法的闡述,又有學習態度的思考,更有學術境界的提煉,切不可膚淺析之。

從學習方法言,學習務必“時習”,即“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覆不已,老而不倦,個性是此中之“習”,不能簡單理解為温習,其還有“演習”之意,因為孔子個性要求所學務必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合,即學習務必與實踐相結合,不能是空洞的理論、説教。

從學習態度言,一為“説”“樂”,即務必對學習感興趣,學為樂,在學習中感覺到快樂,把學習讀書當做是一件快樂之事,有興趣才能有所成,有所成才能“有朋自遠方來”,錢穆老先生就説:“學者惟當牢守學而時習之初境,斯可有遠方朋友來之樂。”二為“不愠”,即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揚名天下,讓人“知”,不是為了追求功利,成為謀生手段,而是為了成為“君子”,何為“君子”,乃成德之名。

從學習重要性言,朱熹老夫子在其《四書集註》中有云: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而首篇之第一段,也是全書的第一段就將學習之要,由此可見學習對於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孔子一生重教,孔子之教又重在學,孔子教人以學,又重在學為人之道。列此為篇首,實有深義。

從學習境界言,在此餘頗同錢穆老先生言,其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後事;不知而不愠,達於最高境界。”解之,“朋”之義,不僅僅僅是指“朋友”,更多所指"“求學者”或“弟子”;“不知”之義,乃指學日進,道行越深,至於別人已不能領會,就像孔子自己所言:“知我者其天乎。”此段實乃敍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

由此所感,《論語》的確博大精神,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此就可見一斑。

論語小讀後感篇4

學校為了促進教師的學習成長,在假期裏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併為每位教師贈送了《論語》和《是什麼使教師進步》兩本書,使我們在學習中得到收益。

孔夫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啟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後人尊稱他為聖人。

?論語》是聖人的經典著作。《論語》語言質樸,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後人的信仰、尊重,是後代人必讀的一本聖書。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本書受益非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思想,並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鍊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繫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校領導真是我們的救星,及時為我們增加營養。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老師要經常更新知識結構,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鋭感,為了培養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就是我們平常説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驗、優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解釋為在温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那麼就可以當老師了。這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温故而知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闢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並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定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合格的下一代。

論語小讀後感篇5

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説,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後人稱為“萬世師表”。孔子首創平民教育,繼承、發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孔子在一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學思結合,温故知新。孔子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闢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並進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認為時時温習已經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合”和“温故知新”已成為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作為學生,要發展首要任務是學習,這其中包含着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温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孔子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培養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喻指節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讚,顏回説:“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我們通過“校本培訓”,已經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展。這裏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聯繫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點融化學生的缺點。現在學生厭學輟學現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三)善於啟發,觸類旁通。孔子特別強調把握時機,進行啟發式教育,實際上“啟發”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只有對求知慾強卻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這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於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説,現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學相長。孔子在教學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論語·學而》記載子貢聽了孔子的教導後,領會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興。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討論的問答情況。孔子的教學是民主的。他樂於接受來自學生的批評,對於不肯提意見的學生反而要責怪。顏回是孔子最讚賞的弟子,但顏回對孔子的話句句順從,從來不提意見。因此,孔子責怪説::“回也,非助我也,於吾言無所不説。”意指顏回從來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見,這就不能使師生之間收到教學相長的好處,所以説“顏回不是能幫助我的人”。可見,孔子是開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們提倡師生互動,與孔子的教學相長是一脈相承的。教師不僅教,也要在互動中學;學生不僅學,同時也要在互動中教。

師生共同對自己和對方的發展成長負責。我們大家都教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寫的是孔子與四個學生的一次課堂活動。當年孔子在課堂操作上“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收穫,以情趣為動力”,為我們今天的課改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只有師生互動,才能讓師生的創造精神在課堂上得到有效地發揮,課堂也才會有真正的歡樂時光。

(五)聯繫實際,評人評事。孔子評價過的人很多,上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伯夷、叔齊,下至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等各類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過對人的評價,教育學生辨別善惡是非,為弟子們修身養性樹立了理想人格的典範。孔子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社會新聞很多,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視和關心時事,隨時表明自己的態度,宣傳自己的主張。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評論過很多人和事。從這些評語中可以看出他審時度勢的胸懷和抱負,並且也反映了他通過實例教育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理論聯繫實際,是教學的一條根本原則。今天,聯繫實際,評人評事,也是各科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既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到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次課改明確提出要實現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總之,《論語》是一部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閲讀、仔細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論語》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一份珍貴的遺產。讀後受益無窮。

論語小讀後感篇6

我是一位三年級的國小生,現在正學《論語》。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意思是:學到了知識後,你經常去温習它,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在我沒學《論語》之前,我對學過的課文,很少去温習它,我把許多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總是叫我去讀書,而我卻找各種藉口出去玩,還時常惹媽媽生氣。自從誦讀《論語》之後,對照書中的.內容,我羞愧萬分。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説的話去做。於是,我試着去做了兩週。每天放學後都温習功課,並做簡單的筆記。兩週之後,我的學習果然有了些變化。就拿這件事來説吧!

那天,老師走上講台,對同學們説:“今天考試。”雖然同學們複習過了,可還是非常緊張。只有我感到渾身輕鬆。因為我將那部分內容已熟記在心。結果我考了全班第一,我終於嚐到了温習功課的甜頭。

還有一次,下課之後,同學們在玩遊戲,我也加入了進去,原來同學們再一起玩搶答題這個遊戲。一個同學負責翻書找題,我們其他人搶答。我連續答對了好幾道題。那是的我真得很自豪,温習功課真好!

孔子寫的《論語》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今後,我還要深入地去學習。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努力去做。

標籤:讀後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