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5篇

讀後感是我們閲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感受的總結,是個人的文學體驗,寫讀後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通過它我們可以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巴菲特的書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5篇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篇1

巴菲特在投資方面是個天才,在做人與生活態度上也是天才。青年時的他從不炫耀自己的學識,但是卻博得全班同學的崇拜,他不善與女性交往,所以每次派對時別人正和女伴跳舞時他總是一個人呆在一個角落裏,儘管這樣所有人仍向那靠攏問巴菲特各種各樣的經濟問題。由此可見他的做人是很值得學習的。

巴菲特生活就和普通人一樣,你可能會不相信,因為在你的腦子裏億萬富翁都是坐着自己的超豪華油輪、飛機、最好的酒店、魚子醬……但巴菲特恰恰相反,他的三餐很簡單,一塊三明治、最喜歡的可口可樂(加點櫻桃汁更好)和飯後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值得一提的是他喜歡吃的可口可樂、香草或草莓冰激凌、喜詩糖果都是由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控股的。如果你走進巴菲特的辦公室除了凌亂的桌子就是成堆的可口可樂罐。他仍舊開他20多年的老林肯車,穿的也是順手連試都不試就從衣店衣架上拿下來的西服。令人稱奇的是巴菲特竟然不用電腦,而是用沒有電腦以前的愛迪生牌股價自動收錄機。就算使用也是偶爾在電腦上打打橋牌。

成為億萬富翁的確讓巴菲特很開心,他以不尋常的方式享受着這種幸福。就像他説的,金錢改變不了你的健康狀況,也無法讓別人愛上你,但“它會使你身處的環境更有意思”。巴菲特的交涉甚廣,包括眾多首席執行官、政治家以及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這樣的名人。1994年夏天,他與總統比爾.克林頓一起在馬撒葡萄園打了一場高爾夫球,之後一起去凱瑟琳.格雷厄姆家吃了一頓平靜的晚餐。

雖然巴菲特擁鉅額的財富但是,他不會留給自己的兒女,最多就是在聖誕節時送給孩子們每人一萬美元的伯克希爾的股票。巴菲特的兒子彼得想擁有一個農場成為一名準農民但是沒有錢又不想問巴菲特借,巴菲特知道此事後給兒子買下一個農場但要求兒子按月付給他租金。巴菲特的女兒蘇珊婚姻破裂沒有穩定收入獨自撫養孩子生了病也沒錢去治,即使這樣巴菲特也不聞不問,好在凱瑟琳女士順便拜訪,看見蘇珊的房間最好的電器莫過於20寸的黑白電視機,生氣地給巴菲特打電話要求他儘快送來一台大屏彩電,巴菲特只好答應。儘管如此巴菲特的兒女們仍然愛他們的父親,他們認為是父親給予他們堅強的意志和現在的幸福生活。

與人們熟悉的華爾街的陰險狡詐不同,巴菲特是為數不多的不傷害別人而獲得鉅額財富的資本家之一。用芒格的話説,他努力爭取不做一個“可憐的守財奴”,他把投資人和被投資人都當作夥伴,而且從不憑運氣取勝,也不給自己留退路。

現在巴菲特要超越金融界,獲取更大意義上的成功。他説他最喜歡持股時間是“永遠”,這也讓華爾街內外都大為吃驚。現代人的字典裏還沒有“永遠”這個詞,通常它只是小説或童話裏的字眼。

但是巴菲特確實兑現了他的承諾,在這個充滿貪婪和慾望的時代,巴菲特把投資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良性紐帶,而且幾乎成了社會契約。1969年他在寫給合夥人的信中提到伯克希爾?哈撒韋:“我當然不會只為一個誘人的價格,就把某個由我喜歡和敬佩的人經營的好公司賣掉。”這樣有情有義的話在華爾街已經絕跡了。學者甚至把它當作妖言,而且在整個美國已難得耳聞。

而且到了今天,這類話更讓人吃驚,因為它更少了,它與多變的共同基金的風格格格不入,甚至與整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都顯得很不合拍。今天,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瘋狂交易成了社會嬗變的代言詞,之前人們與社會、職業、社區、家庭和社會團體之間緊密的聯繫現在已經慢慢消逝,而且這這種消逝的速度還在一天天加快。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預測我們每個人只能保留15分鐘的名譽,其實,在這個動盪年代,15分鐘內就消失的不僅是我們頭頂的光環,還有最可寶貴的過去和感情。各種職業的合作關係四分五裂,大牌運動員拋下自己的隊伍,老闆不停地解僱僱員,就連認為最該保持傳統的大學也急着重新發明已使用了千年的加農炮。在日常生活的各行各業中,“電車”上的人一夜之間相貌就會改變幾番投資者在尋找退路,但這麼做絕對不僅僅是投資者而已。從這點來看,華爾街瘋狂洗牌洽洽證明,最重要的是,他獲得巨大成功不是因為把承諾當成了交易,而是因為他信守諾言。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篇2

讀書為何?我説讀書為開窗。久閉的心門必定潮氣太重,空氣沉悶。這時若讀到一本好書,則真像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給你帶來明媚的陽光,帶來沾有雨後濕潤泥土氣息的新鮮空氣,甚至還帶來鳥語花香。心房裏的烏雲和沉悶被明淨、平和、快樂的氣氛驅逐得無影無蹤。而這時的靈魂就像遭遇多年牢獄之災的囚徒突然遇到大赦一般地暢快和輕鬆。

?巴菲特傳》正是這樣一本好書。然而它給我的心靈帶來的遠遠不止這些,它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久久的思考,它像智慧的河流衝擊着乾涸的土地,我的心變得濕潤而敏感。我一遍一遍不知疲倦地回想書中的內容,近乎神經質地思考巴菲特的傳奇一生。這時範偉那陰陽怪氣的聲音在我耳邊想起來:同樣是人,差別怎麼就那麼大呢?

是啊,同樣是人,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巴菲特他老人家説起。

巴菲特,何許人也?股神也!大家都知道炒股是非常瘋狂的投機行為,但它帶來的高收益卻往往像美色一樣魅惑無數或聰明絕頂或糊塗透頂的股民們,讓他們像飛蛾撲火般撲進股市。我舉兩個聰明絕頂的人的例子。牛頓和丘吉爾,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這兩位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叱吒風雲的人物在努力工作之餘,也想過把股民癮,順便測一下自己的幸運指數。沒成想股市這位神祕莫測的老人對待風雲人物和街上買菜的大媽是一樣的公平,他一點不考慮你的世俗地位,哪怕你是救世主耶穌他也一點不買賬。兩位風雲人物遭遇“滑鐵盧”以後迅速總結經驗教訓,意識到股市不是自己一相情願就能玩得轉的,於是發了一番感慨後迅速作出重大決策(一點兒不拖泥帶水的風格值得各地官員們學習,決絕的態度值得對股市一往情深卻總是很受傷的各路股民們學習)。這個重大決策就是:今日一別,永不相見(和股市)!看這個英明的決策多帥,足見偉人和庸人的差距。這個決策對世界的影響很大,因為世界為此少了兩個地位顯赫的股瘋子!

看到此,估計有人得罵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我也很無奈啊!若不是為了突出我未來的同行巴菲特的天才,我才懶得羅嗦這麼多呢!簡單一點説,天才巴菲特在11歲的時候就獨立自主地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買進3股城市設施優先股,刨去手續費淨賺5美元。這是巴菲特在股市上賺到的第一桶金。剛才我為什麼説“獨立自主”這個詞呢?如果您認為我為了執行中央文件精神,不顧客觀實際,非得生拉硬拽像某些幹部似得,您可冤枉死我了。我用這個詞確確實實有它的需要。因為買股票的錢是巴菲特自己的,買哪隻股票也是他自己決定的,他父母根本沒有參與這件事。那您不禁要問了:巴菲特那麼小哪來那麼多錢?還不是父母親戚給的,無非是以前給的唄!那我告訴你,你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錢是他自己掙得!也許你還有疑問:,巴菲特一十歲小毛孩怎麼就敢趟股市這趟渾水呢?而且不僅沒淹死他,反而讓他抓住了大魚,他的運氣可好啊!您甭説髒話也別發牢騷了,讓我告訴你吧!他並不是運氣比別人好,他只是不把買股票當作投機行為而是可預測的投資行為而已。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篇3

終於讀完這本書,本書系統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核心就是12個準則,印象較深的是巴菲特對管理層的理解是很深入的,尤其重視管理層是如何分配盈利的,是否將股東的利益最大化,這表現在將錢投資於有更高回報的項目上,或是提高分紅或回購。財務上更看重淨資產收益率,強調成本控制與較高的利潤率。 終於讀完這本書,本書系統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核心就是12個準則。 印象較深的是巴菲特對管理層的理解是很深入的,尤其重視管理層是如何分配盈利的,是否將股東的利益最大化,這表現在將錢投資於有更高回報的.項目上,或是提高分紅或回購。

財務上更看重淨資產收益率,強調成本控制與較高的利潤率。 如何確定企業價值?企業價值是其生命存續期內現金流在合理利率上的折現,現金流就是股東盈餘,股東盈餘就是淨利潤加上折舊、攤銷,減去資本支出和其它運營資本。這裏我用書裏面的例子算了下,用等比數列求和,假設未來盈餘不變,企業價值就等於股東盈餘÷折現率,如果企業成長率高於無風險利率,用兩段貼現法,例如可口可樂的例子假設下一個10年15%增長,從第11年起5%增長,書上算出1988年的可口可樂內在價值是483。77億,自己也算了下確實是這個數,這可是1988年盈餘數8.28億的58.4倍,書上還給出永續增長5%的情況下也值207億,相當於盈餘的25倍。看來長期增長率小的變化能帶來估值很大的變化。

在投資數學上主要的理念就是保持組合在5~10只股票為最好,適當集中,不要多元化,書裏還給出了凱利優化公式2p—1=x,p是贏的概率,x為投注的比例。投資心理學上人們總對壞消息反應過度,對好消息反應遲鈍,對同樣數量上的損失帶來的痛苦是盈利帶來喜悦的兩倍到兩倍半。損失厭惡的結果是過於保守。

最後説到的是耐心的價值,系統1與系統2兩種思維模式,投資需要慢速的系統2思維,如何激活?閲讀年報,及競爭對手的年報,做分紅折現模型,得出估值,搞清管理層的長期資產配置策略,而非簡單看幾個財務指標。

巴菲特成功最重要的性格就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過去,總結現在,分析若干可能情況,最終做出抉擇。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篇4

孩子,你的人生由你打造。

在勤于思考中學會善於思考,儘管巴菲特的三個兒女沒有繼承巴菲特的衣缽成為金融界的弄潮兒,但他們都在所處的行業中取得了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也許,你會認為巴菲特的三個兒女沒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繼續股神的傳奇,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巴菲特的兒女們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傑出而喪失個性,他們過得很開心,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巴菲特説,活着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

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是一串無意義的數字,只有擁有樂觀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穫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説我已經把我最珍貴的財富都贈送給了我的兒女們。

閲讀本書,你會發現,巴飛特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人生的夢想,只有有了夢想和追求,才會為了自己夢想而努力。就必須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讓自己找到興趣,尋找到自己的方向,把成才的鑰匙把握在自己手中。而家長更多的只需要給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巴菲特的書讀後感篇5

巴菲特覺得企業經常預測未來並不是一個好習慣

書中原文:巴菲特以及伯克希爾避免進行預測,因為這是一種糟糕的管理習慣,經常會導致管理人粉飾報表。

無論投資還是經營企業如果太在意短期的表現就會影響心態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原文:伯克希爾旗下的各個公司的ceo們享有一個獨特的工作環境。他們應對的要求很簡單,1、僅有一個股東;2、僅有一類資產性質;3、他們管理的公司不會被賣出或合併,會堅持目前的狀態乃至百年不變。

這樣的情景,使得這些公司的ceo們能夠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不像上市公司的ceo們那樣,必須不停研究下一個季度財務表現的市場短期壓力。在伯克希爾的大家庭裏,短期的結果當然重要,可是任何短期的眼裏都不應以犧牲長期競爭為代價。

巴菲特對股權激勵的看法:投資者應當理性對待,如果只是以簡單的利潤再投取得利潤增加而不是提高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對現有股東是不划算的.伯克希爾更願意根據業績貢獻獎勵現金,他們想要公司的股票會自我購買,如果他們主動購買了公司的股票才説明他們站在了股東的立場上。

書中原文:以公司股票期權獎勵管理層,以期到達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一致的做法,不僅僅是言過其實,並且掩蓋了一些更深層次的、由期權帶來的利益分歧。很多公司獎勵管理層股票期權,僅僅是機遇公司留存利潤的簡單增加,而不是對公司資本的良好運用。

然而,巴菲特指出,僅僅是使用公司留存利潤在投資取得利潤增加,簡直就是舉手之勞,並未提高公司真正的資本回報。

如果公司資本沒有被加以優化運用,那麼,現有股東的利益會暴露在股票下跌的風險之中,而期權持有者卻能夠置身其外。

伯克希爾的管理層根據業績貢獻獲得現金獎勵,如果他們想要公司的股票,直接購買即可。巴菲特説,如果他們能那麼做,那麼就説明他們是“站在了股東的立場上”。

巴菲特認為價值投資這個詞是剩餘的,真正的投資必然是建立在價格與價值的基礎上的,那些不將價格與價值比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投機。

書中原文:儘管現代金融理論的熱衷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以至於價格(你所付出的)與價值(你所得到的)之間沒有差距,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認為這種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這種差距也證明“價值投資”這個術語是剩餘的。所有真正的投資必須建立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評估的基礎上。那些不將價格與價值進行比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僅僅是期望股價上升,而不是基於“所支付價格低於所得到價值”的理念。

標籤:讀後感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