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故鄉》教案7篇 1. 探尋故鄉魅力:《故鄉》教案 2. 傳承鄉愁情懷:《故鄉》課堂教學設計 3. 意境與情感的融合:《故鄉》感悟與教學 4. 在文字裏漫步鄉村:《故鄉》文學教學實踐 5. 祖國山河無

《故鄉》是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作家魯迅的代表作之一。該小説以“故鄉”為主題,通過描寫故鄉缺乏尊嚴、貧窮落後的景象和曲折離奇的家族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於故鄉的愛恨情感和對民族命運的關注。本教案以此為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説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故鄉》教案7篇 1. 探尋故鄉魅力:《故鄉》教案
2. 傳承鄉愁情懷:《故鄉》課堂教學設計
3. 意境與情感的融合:《故鄉》感悟與教學
4. 在文字裏漫步鄉村:《故鄉》文學教學實踐
5. 祖國山河無恙,故鄉情懷永存:《故鄉》教學策略與思考
6. 親情、鄉愁、母親河:《故鄉》閲讀教學探究
7. 長髮姑娘與炊煙裊裊:《故鄉》作品導讀及課堂實踐
8. 用心感知人文風景,領略鄉土人情:《故鄉》教學案例分析

第1篇

一、導課: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2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並學習了本課的生字。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掌握生字的情況。(接力賽讀卡片)

二、同學們讀得非常好,現在誰來告訴老師這篇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什麼?誰還願意説一説?

(1)請同學們看老師出示的這幅圖,想一想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美麗的楊梅樹?

(2)請同學們自讀這一段,説説你從中讀懂了什麼?(①狹長、四季長綠)

(②甘露就是春天的雨水,③春天的雨輕輕地、④細細地)

作者把楊梅樹當作人來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貪婪、吮吸)(伸展、歡笑)

楊梅樹像小朋友一樣不知滿足的吸取春天的雨水,它就會長得很茁壯,旺旺的。從哪一個詞語中你體會到的:(歡笑)

c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楊梅樹勃勃的生機和親切可愛的形態彷彿現在就在我們面前,老師要把這種感覺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你們聽聽老師用什麼語氣來讀。(喜歡,讚美)

端午節過後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楊梅果又可愛在哪兒呢?請同學們默讀4、5、6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楊梅果的可愛的。板書:(形、狀、顏色、味道)

大家都想知道楊梅果什麼樣?請姓齊讀第四自然段,男生找答案,説説你們聽懂了什麼?

(男答:圓圓的、小刺)(成熟前楊梅沒小刺、又尖、又硬)師:楊梅沒熟時遍身長滿小刺,長熟以後那小刺讓人感到細膩而柔軟。這都是作者親身感受到的,作者把這種感受寫得很真切,在以後的寫作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方法。

(2)下面請同學小組學習5、6自然段,把學懂的問題講給同學聽,不懂的問題講給老師聽。

(生:楊梅的顏色先是淡紅,然後深紅,最後幾乎黑了)出示句子請同學觀察去掉幾乎行嗎?為什麼不行?(生:因為楊梅果不是黑色)誰能證明楊梅果不是黑色?(因為請輕輕咬開它)現在請同學再看句子這樣換行嗎?(去掉先是、隨後、最後)(沒有把楊梅顏色慢慢變化的.過程描寫出來)

(3)剛才的討論你們還學懂了什麼呢?(味道:甜中帶酸)(

生:我們小時侯一次吃楊梅吃得太多,連豆腐也咬不動了。)作者把這種感受寫得很真切,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誰來説説?

(生:作者為什麼要寫楊梅樹,他想説明什麼?)作者的故鄉在哪兒?楊梅是自己故鄉盛產的水果,通過寫楊梅表達自己對故鄉的熱愛。

五、同學們再看看我們還有哪個自然段沒有學習?(第三段)齊讀

這一段和上下文有什麼聯繫?(聯繫上下文的作用)我們把這樣的段落叫做過渡段。再看看這一自然段又和4、5、6、自然段有什麼關係?(總分關係)

七、同學們説得非常好,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的故鄉在江南,通過寫楊梅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同時學會了用先總後分的方法説説自己故鄉的水果。

《故鄉》教案7篇 1. 探尋故鄉魅力:《故鄉》教案
2. 傳承鄉愁情懷:《故鄉》課堂教學設計
3. 意境與情感的融合:《故鄉》感悟與教學
4. 在文字裏漫步鄉村:《故鄉》文學教學實踐
5. 祖國山河無恙,故鄉情懷永存:《故鄉》教學策略與思考
6. 親情、鄉愁、母親河:《故鄉》閲讀教學探究
7. 長髮姑娘與炊煙裊裊:《故鄉》作品導讀及課堂實踐
8. 用心感知人文風景,領略鄉土人情:《故鄉》教學案例分析 第2張

第2篇

1、理清小説結構層次,感悟作者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願望。

2、分析本文通過對比寫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領會小説所表現的主題思想。

3、揣摩、品味課文的抒情意味的語言,摘抄積累詞語、句子和精彩語段。

4、在本文閲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養成良好習慣,教給閲讀方法。

?故鄉》寫於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真正的現實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小説的內容博大精深,但文筆卻質樸無華,語言精練但形象易懂,所以在文字疏通、情節理解、技法學習上並不需花大力氣,可是人物形象及文中所含哲理需細細品味。

課文不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例子,閲讀教學不能僅滿足於讓學生讀懂具體的課文,而應該着眼於訓練學生的思維,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的語文素養。本教案從營造輕鬆、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圍入手,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整體感知;反饋展示,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語言,體會感情;理解朗讀,積累詞語;回顧過程,交流收穫;並在本文的導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習習慣,授與給小説閲讀的方法,為學生自主閲讀小説提供借鑑。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關於故鄉的話題,歷代文人騷客唱出了許多悽婉的心聲。處於變革時代的思想家魯迅先生,憑着滿腔愛國熱情,以其敏鋭的感覺,深沉的思索,寫下了《故鄉》這篇小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小説。

同學們喜歡不喜歡讀小説?能説説你們是怎樣讀小説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創作於1921年的一篇小説《故鄉》,並通過這篇小説的閲讀,探討閲讀小説的方法。

1、聽錄音,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詞並解釋重點詞語的含義。

腳踝(huái)潮汛(xùn)髀(bì)愕(è)然嗤(chī)笑

展轉:這裏形容生活不安定,到處奔波,通“輾轉”。

2、從名、時、地、著、評方面説説作者及《故鄉》創作情況。

名:作者是魯迅;原名周樹人,地:浙江省紹興市人,時、評: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著:他的代表作是小説《阿q正傳》。

1、想一想,小説的敍事線索是什麼?理清小説的結構層次。

2、根據你對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在原題目《故鄉》前加上定語。

明確:小説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按時間先後為順序,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段),寫的是故鄉的蕭條景象,“我”的複雜心情,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重點寫了閏土的變化;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時的種種感觸,表達我追求新生活的執著信念。

2、學生按以小組為單位,逐個説説各自給課文原標題故鄉前加的定語,並引用課文來闡釋理由。

如:在故鄉前加的定語有:日趨破產的故鄉、清晰而又模糊的故鄉、蕭條、衰敗的故鄉。其中,我認為加蕭條、衰敗這兩個詞最準確,理由是第二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寫的“天氣陰晦、冷風嗚嗚的響、蒼黃的天、蕭索的荒村”所寫的故鄉農村景象就是衰敗荒涼的;

又如:被壓抑、被毒害的故鄉。故鄉的各種變化,包括環境的變化,人的變化,文中第74自然段,指出都是“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造成的,是封建統治、封建等級觀念對羣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造成的。

3、作者在本文中都寫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説的主人公是誰?

本文寫的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母親、水生、宏兒和“我”;閏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我”是本文的線索人物。

上節課,我們感知了小説《故鄉》的內容,通過爭論,明確了小説的主人公是閏土。這節課,我們就來合作探究,共同賞析閏土這個人物形象。

1、看一看,魯迅先生是怎樣來描寫閏土的?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文中寫閏土的句子,完成下邊的表格。

(用小黑板出示表格,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根據表格的要求劃出文中寫閏土的句子)

(學生上黑板填表,並讓學生不斷補充,最後學生填出的表格內容如下)

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紅活圓實的手。”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4個省略號,説明閏土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説也説不完。“現了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説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

9個省略號,説明閏土心裏有説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對我態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

生活態度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揀了“一副香爐和燭台”。

2、從表中的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閏土是怎樣的形象?中年閏土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是什麼原因使一個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小英雄變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明確: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成了滿臉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這是封建統治的壓迫,使閏土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3、“我”對閏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閏土這個形象表現什麼樣的主題?

明確:當年,“我”因閏土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而羨慕不已;現在,“我”為閏土與我之間的不瞭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與閏土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冷漠、隔膜。閏土這個形象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羣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4、既然閏土的變化已經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人們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了,作者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的筆墨來寫楊二嫂呢?

明確: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對比手法,小説以楊二嫂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來對比襯托閏土的淳樸誠實,從更廣泛意義上展示人與人關係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生活的熾熱感情。

5、課文從哪些方面去描寫楊二嫂的?表現她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通過肖像、語言、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1、同學們對這部分課文,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語句?為什麼?

明確: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進步思想傾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3、面對回故鄉的所見所聞,這位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當時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着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文中的“高牆”指什麼?

明確: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4、在“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麼樣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我”為什麼要“害怕”?

明確:因為魯迅當時還是個進化論者,這種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麼實現,“我”無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自然便害怕起來。

6、為什麼説“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明確:閏土的願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説“切近”,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願望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

明確: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8、“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確: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這句話告訴人們:只有美好的願望而不去探索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於沒有;雖然實現希望困難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實踐,希望才有實現的可能。

老師告訴過大家這麼一句話:“學理如建樓,學文如堆沙”。學習語文,強調的是在文本閲讀過程中,要注意積累詞語、格言警句和精彩語段,豐富自己的詞彙,為今後的更好地讀寫打基礎,下面,請同學們摘抄本文中你喜歡的詞、句、段,然後全班交流。

1、《故鄉》這篇小説,我們已經學習完了,通過本文的閲讀,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和收穫?請同學自由談談?

2、同學們都採用了什麼方法來學習《故鄉》?我們是學習按怎樣的步驟來學習課文的?請同學們回顧學習一下學習本文的過程。

明確:引導學生回顧故鄉的學習過程,歸納小説閲讀的方法:感知小説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語言——摘抄積累語詞。並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今後的小説閲讀中去,反覆訓練,形成能力。

課外選讀魯迅先生的兩篇作品,並給魯迅先生寫一封信,談談對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經歷、人生哲學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小説閲讀方法:感知內容——分析形象——品味語言——積累語詞。

第3篇

一、課文中寫了故鄉哪些人,主要寫了誰?

如果説故鄉景色的悲涼可能會受到“我”的心情的影響(怎樣的心情?)或者天氣的影響(怎樣的天氣?),而故鄉的人卻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二、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年後的閏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對“我”的態度情真意切親密無間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的態度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將希望寄託神靈

社會的':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時間這塊勵石上,活生生地把一個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個木偶人。

階級的:一聲“老爺!”就把自己與兒時的好友隔在了無形的厚障壁的兩邊;帶回家去的香爐、燭台何嘗不是在增加這厚障壁的高度呢!

結論:閏土是在生活重壓下艱難地掙扎着的中國勞苦民眾的代表。

職業與性格:美貌招生意無業潑悍、放肆、尖刻、自私

結論:楊二嫂是一個被社會扭曲了的變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現在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同時,又在侮辱和損害着別人。

結論: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一下子就顯露出了它的醜陋;為使它美麗,只有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來。

慈祥、寬容、厚道地對待所有的人,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卻沒有給她以公平:變賣家產,告別家園,跟兒子去外地謀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20年前的閏土和“我”,20年後,或許不會再成為今天的閏土我;對他來説,與生俱來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財富!

從“飛”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飛”向這個既陌生又新鮮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希望

欣賞小説,要學會分析人物,因為人物是小説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時,不妨寫一寫人物小傳,這是一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分解,再從局部分解到整體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有助於進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説中的人物才會成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閲讀小説才有可能成為個性化的閲讀。

第4篇

這篇文章突出了語言美和情感美。因此教學中要“帶學生在文章裏走一個來回”,既要在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如詩如歌的語言,受到情感的陶冶,又要引導學生在品讀中體會寫法,在品詞析句中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1、從文章準確、形象的語言中體會作者熱愛故鄉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2、學習品讀、鑑賞文章優美的詞句和段落,並積累下來。

播放歌曲《故鄉的雲》。聽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會談到故鄉。

師:故鄉是人們心中最親切温馨的字眼,是無數遊子魂牽夢縈之地。今天我們就隨同作者樊發稼一起去他的故鄉——上海崇明去看一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歌曲導入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鄉的情感,自然地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文本。

1、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

3、通過剛才的讀,你們感受到了作者故鄉的什麼?(美)既然這麼美,為什麼作者單單寫蘆葦而不寫別的呢?他對蘆葦到底有一種什麼特殊的感情呢?快速默讀,請在課文中畫出來。

這種特殊的親切之感怎樣讀呢?誰來試着讀讀。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使學生通過自讀、指名讀、默讀等多種有目的性的朗讀,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從認識生字到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並以此為線,從總體上入手,為後面的深入體會奠定基礎。

1、蘆葦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呢?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這種快樂,畫出來多讀幾遍。

(1)“每年,當春風剛剛吹謝雪花,故鄉的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還未褪盡寒意的.泥土裏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腦袋。”這裏的“探”換成“露”行不行?為什麼?

(2)文中的省略號換成句號行不行,為什麼不行?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怎樣讀出意猶未盡的感覺?

(3)當學生找到的段落中有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時,適時引導學生體會使用修辭方法的好處。能使句子更形象、生動、具體。使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帶着這種感受品讀課文。

3、作者這樣寫讓你感到快樂了嗎?那麼,當我們離開家鄉,告別了這些快樂時光後,你又有什麼感受?帶着這種感受讀14-16自然段。指導朗讀14、15、16自然段。(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段,通過自讀、互讀、引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品讀,深入文本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鑑賞文章優美的詞句、段落,引導學生“感受到這種快樂”。在此基礎上,想象作者離家後的感受,從而體會到作者思鄉的感情。

作者熱愛自己的故鄉,那你們是否也熱愛自己的故鄉呢?我們的故鄉有哪些美好的景物或事物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學生暢談)學完本課後,請你模仿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也借景抒情地寫一寫《故鄉的……》

設計意圖:豐富的語言積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習作奠定基礎,學語文到用語文,學文從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5篇

2.品味理解關鍵詞句,理解小説的主題,培養學生探究性的閲讀能力。

3.瞭解舊中國農民生活的悲慘、農村日趨破產的根源。

材料一:我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是推文藝…… --魯迅(《〈吶喊〉》自序)

材料二:為什麼做小説,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深惡先前地稱小説為“閒書”。 --魯迅(《我為什麼做起小説來》)

問:《故鄉》的主要人物是哪幾個?--“我”、閏土、楊二嫂。

問: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這三個人的生存狀態。--辛苦。

問:引列夫·托爾斯泰話語“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本文中三個人雖然不幸是一樣的,但他們的不幸又有什麼不同?

a.文章是通過那些描寫手段來展現閏土的辛苦的?從文章中找出具體的例子説明。

--第59、60節(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找出生動的詞語:歡喜、淒涼;動着嘴脣、沒有作聲。

③是什麼使閏土變成這樣的“木偶”的?從文中找出兩處文字來説明。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a.歡喜和淒涼的原因是什麼?--歡喜:我對他的態度,看見我的興奮;淒涼:自己處境的不盡人意,兩個人之間身份的.差距……

b.動着嘴脣卻沒能説出來的話有什麼?他為什麼沒説?--迅哥兒……

c.閏土為什麼不痛快的訴説自己的苦痛?他怎麼這樣説話?

在看待孩子的問題上,閏土和“我們”有什麼差異?通過這種差異你覺得應該怎樣評價閏土的思想觀念?

--閏土已經不善言辭--沒有機會表達,也沒有人願意聽他表達--啞巴吃黃連,往心裏苦

--“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奇怪,已經有六個孩子在幫忙了,卻還是吃不夠--多子多福--愚昧(在“我”母親看來,“多子”是給他帶來災難的原因,而閏土覺得應該給她帶來幸福。)

總結:社會的封建等級制度和思想讓生活困頓的閏土變成了“麻木”的木偶人。

⑤當年的閏土是否這樣?請同學們從形象、語言兩個角度來觀察一下當年的閏土。

齊讀部分段落:體會、概括閏土當年情況--活潑的孩子。

一個殘酷的社會把一個生動活潑的孩子變成了精神“麻木”的木偶人,把人變成了非人。

① 如果説閏土經歷了“孩子”到“木偶”的蜕變,那麼請你用簡單的話概括楊二嫂的變化。--“豆腐西施”到“細腳伶仃的圓規”

③ 作者後來把楊二嫂直接指稱為“圓規”,閲讀文字(38節-52節),找出楊二嫂身上和圓規相近的特點。(外形的近似、性格的近似 --尖刻、刻薄)(學生回答時朗讀楊二嫂的語言)

④ a.楊二嫂刻薄“我”的話,其真實性如何?--顯然是虛構的

“我”的辛苦:回故鄉賣家產,從此遠別故鄉----朗讀開頭部分--辛苦展轉

b.楊二嫂的隨口胡謅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可見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隨口胡謅,為了給自己蹭點小便宜製造藉口和機會。

--“豆腐西施”中暗含的輕侮、不莊重的成分,説明楊二嫂也生活在一個被人輕視的環境中,她的“圓規”品行可能是自我保護的結果、為生活所迫。

總結:一切都改變了:當年故鄉如美麗的神異圖畫,現在成了蕭索的荒村;當年我心目中情同手足

的勇敢機智天真的小英雄,也已成了如隔了一層厚障壁的蒼老麻木守舊的木偶人了;當年那個端莊文靜的豆腐西施,也已成了放縱刻薄自私細腳圓規了。

所以我的取材,我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只有主要的幾個人,我深信對於我的目的,這方式是適宜的。

②.問:在這樣的社會,“我”、楊二嫂、閏土有沒有自己的希望?

明確:閏土的希望寄託在神佛上;楊二嫂的希望寄託在對別人的損害上;“我”寄託在手製的偶像上(追問)(從我們局外人的角度看,這能算是希望嗎?)(難道徹底沒有希望了嗎?作者絕望了嗎?)

③哪一部分文字的描寫説明作者心目中是有希望的?那幅朦朧的畫面象徵了什麼?為什麼其中沒有了閏土,如果要你加上合適的人物,在本文中選擇誰?為什麼?--孩子(宏兒或水生)。

第6篇

“故鄉”這一題目,不僅交待了事件發生和發展的具體地點,而且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場所和環境。題目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在“我”眼中“故鄉”卻是如此衰敗、蕭條,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都隔着“一層可悲的厚障壁”,讓我感到悲涼,也激起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故鄉總是我們心中最温暖的依靠、最甜美的回憶。故鄉的變化總是牽動着我們的情思,1919年12月,在外奔波多年的“迅哥兒”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故鄉,他看到了什麼、又感受到了什麼?讓我們來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故鄉》。

淒涼隔膜展轉影像心緒聚族而居易主無端如許蘇生偶像

1.(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並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説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舊時代中國農民的悲慘生活和精神痛苦。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念。)

2.簡要分析“我”回故鄉的心情和感受。明確:“我”回故鄉的心情是很悲涼的。

“我”為什麼回故鄉?回故鄉的心情怎樣?請將具體的句子找出來。

①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②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③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

少年閏土無憂無慮、天真活潑、勇敢伶俐、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和“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中年閏土飽受生活的煎熬。(具體的分析放在第二課時)

以前的楊二嫂靠自己的姿色招攬生意。現在的楊二嫂在生活的重壓下變得自私勢利、刻薄放肆……

故鄉的這些人形形色色,他們來的主要目的集中在拿東西上,那一掃而空的不僅僅是屋裏的東西,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故土親情的淡漠讓“我”深感失望和痛苦。

語言樸質、生動,熱情、純真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

中年閏土:歡喜——淒涼——恭敬、斷斷續續;遲鈍麻木,痛苦難言。

分析詞語:歡喜、淒涼、老爺、厚障壁、高牆。(見到了有着深厚情誼的兒時好友,自然歡喜;二十多年的世態炎涼和窮困窘迫的生活現實讓他感到尷尬難堪,所以淒涼;喊老爺是因為他已經深受封建等級思想的毒害;厚障壁、高牆都是比喻我和故鄉之間的隔膜,前者是因為封建等級思想,後者主要是因為生活窘迫。)

中年閏土: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絕望,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神靈。

①人物:放肆、潑辣、尖酸、刻薄、品行低下、可鄙可恨。

②在文中的作用:反映了故鄉城鎮小市民在生活重壓下的可鄙變化;同時,在小説中,楊二嫂是作為陪襯人物出現的,楊二嫂的尖刻、自私襯托了閏土的憨厚朴實(尤其是碗碟事件:分明是誣陷,以此作為拿狗氣殺的藉口)。

這組形象對照揭示的是:故鄉沒有變,閏土們一代接一代地在舊時代中國的黑暗社會裏生活、掙扎,一代接一代地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重複着同樣悲慘的命運;故鄉又是變了,剝削變得更重了,壓迫變得更深了,摧殘變得更烈了,因而勞苦人民的命運,也一代比一代更悲慘了。

①現代的“我”與閏土的關係和過去的“我”和閏土的關係的對比。

過去時的“我”和閏土則是一對朋友,親密無間,無話不談。而現在時的“我”和閏土,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彼此有話“吐不出口外去”了。

nbsp;②現在的宏兒和水生的友誼與“我”與閏土的關係的對比。

a.這一部分開始寫了“我”和宏兒的幾句對話,作用是什麼?

反映出宏兒和水生的深厚友情。並用宏兒、水生的友情和“我”與閏土的隔膜的對比,引出下文“我”對“新的生活”的渴望與憧憬。

b.宏兒與水生的友誼如同舊時“我”與閏土的友誼,然而這種友誼是否會仍回到現實“我”和閏土式的隔閡?“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因此,希望“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2.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描寫了故鄉的景象,請找出並作簡要賞析。

1.在對比中分析故鄉的變化(記憶中的故鄉、現實中的故鄉、憧憬中的故鄉)。

月是故鄉明,景是故鄉親。在分析了故鄉的人的變化,我們來一起分析故鄉本身的變化。

解讀:這樣的描寫傾注了“我”對故鄉、對童年生活、對少年閏土的無比深厚的感情。也為後文寫閏土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解讀:①“橫”的用法:雜亂、毫無生機。寫出了故鄉的蕭條破敗。

②這幅荒村圖生動地顯現了舊時代中國農村的衰敗景象,也襯托了“我”的悲涼心境。為下文寫故鄉及故鄉的人的變化作了很好的鋪墊。

記憶中的故鄉和眼前故鄉的不同,反映了故鄉自然環境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揭示舊時代中國的'反動統治造成的農村經濟日益凋敝、人民生活的日趨困苦的悲慘現實。

小説結尾再現記憶中故鄉的美麗圖畫,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徵,對記憶中的故鄉的眷戀和懷念正反映了“我”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表達了“我”對新生活的渴求,對未來的一種朦朧的憧憬。

(二)小説最後三個自然段是以議論為主的議論段。議論的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引導:小説中的議論句子不多,但卻起到點明中心,深化(昇華)主題的作用。

引導:“我”否定了三種人的生活,寄託了“我”下一代有過上新的美好的生活的殷切希望。

分析詞語:三種人的代表、三個“辛苦”的內容、恣睢

三個“辛苦”的內容——“我”:生活不安定、到處奔波忙碌;閏土:貧窮窘迫、愚昧麻木;楊二嫂:生活每況愈下而變得尖酸刻薄、自私勢利、處心積慮。

①分析詞語:兩個“偶像”、“願望”的內涵是不一致的。

②“我”希望下一代應該有“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新的生活,但又不能明確解釋“新的生活”是怎樣的生活,以及何如才能夠實現……所以才覺得“茫遠”。

解讀:用“路”比喻“希望”。“這”指代“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一句。

議論再現記憶中故鄉的美麗圖畫,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徵。特別是最後一段的議論,含義是很深刻,很好地點明瞭中心,昇華了文章的主題。抒發了作者對實現美好生活的執着追求和堅定的信念。

最後一句議論的理解:有了希望,卻不為之去努力、奮鬥、拼搏,希望必然會落空,也就無所謂“有”;即使實現希望很渺茫,很“茫遠”,困難重重,但只要大家都去探索實踐、始終不渝地追求、奮鬥,美好生活的希望就一定會實現,希望便“無所謂無”。只要大家都去探索實踐、始終不渝地追求、奮鬥,就一定能夠走出希望之路來。

第7篇

1、通過看視頻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故鄉楊梅的可愛。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4、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觀察一種水果,以文字的形式寫下來。

理解楊梅果的惹人喜愛,體會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貪婪、吮吸、細膩”等詞義。

3、理解楊梅果的惹人喜愛,體會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1、師:炎炎夏日,西瓜就成了這一季節廣受人們歡迎的水果之一。老師就最愛吃西瓜,不知道同學們最愛吃哪中水果?

3、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江南的特產——楊梅。(出示課題)

四、學習第三段,深入體會(以自選形式開展)

1、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楊梅果的?

(1)劃出第4自然段中你認為描寫得具體細緻的語句。説説作者是怎麼

(1)劃出第5自然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自己為什麼喜歡?

(2)找出楊梅果成熟過程中寫楊梅顏色的詞語,用彩色筆畫一畫不同顏

(2)你吃過楊梅嗎?吃楊梅時是什麼表情?請你上來表演一下。

1、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深入體會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

2、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觀察一種水果,以文字的形式寫下來。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中的楊梅果。它是多麼的惹

人喜愛。那麼,可愛的楊梅果長在什麼上呢?(楊梅樹)

1、作者題目是《我愛故鄉的楊梅》,作者是愛楊梅還是愛故鄉呢?

(從形、色、味三方面按按由外到裏的順序寫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