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學生閲讀調查報告8篇 "探究現代大學生閲讀習慣及其深層影響:一份調查報告"

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的閲讀量普遍較低,僅有不到一半的人每週讀一本書以上。同時,網絡閲讀和碎片化閲讀越來越成為大學生閲讀的主要形式。本篇報告將會對大學生的閲讀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同時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大學生閲讀調查報告8篇

第1篇

讀書是一種絕妙的藝術。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靜如水, 開闊視野,豐富閲歷,益與人生。手捧書籍,與書同行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好享受。讀書可以涵養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建康其情緒,培養正面人生的心態。國民閲則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閲讀應該隨着社會發展而發展。然而,我國書市上的出版物當中存在着良莠不齊的現象,有些雜誌趣味趨於低俗,不能給人們帶來優秀的思想文化和美的享受。伴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學生的注意力也在慢慢從書本轉移到網絡。並且在今天這個追求快節奏的社會裏,現在人們追求的是一種 “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下得閲讀氛圍,使人們越來越浮躁。所以閲讀人羣可能面臨着逐步減少的狀況。這對我們個人,甚至對整個社會的整體的素質的發展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一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侷限於對課本知識的瞭解是遠遠不夠的。 而大學生這個對社會起着重要作用的團體閲讀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所以我們小組對常理工在校大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 以瞭解大學生的閲讀狀況。

瞭解我校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大學校園良好讀書風氣的形成。

對我學院各年級的學生讀書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5%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1小時,只有6%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3小時,其餘65%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都少於1小時。大部分人只是偶爾進行課外閲讀,有的人表示從不進行課外閲讀。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不夠重視課外閲讀,大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不理想。 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認為, 自己在大學裏面有很多事情要忙, 以至於沒時間或者沒心情去進行課外閲讀,

在對大學生讀書內容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看的書都是雜誌和通俗小説, 大部分女同學平

時的課外閲讀是雜誌,而超過一半的男同學經常閲讀科幻小説; 四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經典名著類別的書籍,他們認為這些書籍是真正的精華,能讓他們汲取到真正的養分。調查結果顯示,喜歡軍事類、歷史性讀物、時政書籍的學生也有不少。很多學生讀書目的不明確,沒有結合自己的需要選擇圖書,使得所讀的內容零散不成體系,沒能收到好的效果。盲目的選擇圖書不僅限制了自己的視野,而且不能使自己的見識與知識儲備得到應有的擴充。大學生的讀書類型多種多樣,但針對性不強,不能有效的提升自己 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讀書功利性逐漸加強。很多技能型、實用型的書籍佔書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這些書籍中,英語四六級考試書籍、計算機等級考試書籍、所學專業過級考試書籍等成為他們的首選。在當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 大學生能沉得下心去品味那些經典的長篇名著 的人比較少。 當今的快餐文化已經影響到大學生的`閲讀習慣。 而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做 的是, 堅持閲讀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經典名著, 因為經典名著能帶給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藴, 能陶冶情操,淨化心靈,使人明智。故建議大學生應該多回歸現實生活,不過度依 賴網絡,多花點時間進行經典名著閲讀。

從數據可知,女的閲讀文學作品和報刊雜誌都比男的比例大。而男生閲讀專業書籍和其他書籍比女生多。從性格方面分析,女生總的來説比男生文靜,能靜下心來閲讀,而男生喜歡專研,所以看專業書籍的比例會比女生高。專業的不同對文學作品類型選擇的影響。

調查發現, 文學書籍依然是當代大學生課外閲讀興趣中最主要的讀物,這與文學自身的特色

與優勢有關。《參政消息》作為大學生最喜愛閲讀的報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最關心的仍是現實社會與事實政治。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渴求多瞭解中國,瞭解世界的思想狀況。《讀者》是大學生最 喜歡閲讀的雜誌。在緊張而有枯燥的專業學習之餘,大學生們希望閲讀一些高質量的休閒、娛樂雜誌。

隨着網絡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休閒娛樂活動的多樣化,大學生們不再滿足象牙塔裏單調的讀書生活,他們的業餘時間被各種娛樂活動所佔據。如網上聊天、網絡遊戲、ktv、電影、旅遊等等。同時,大學校園中的人際交往也日益豐富,聚會,學生社團活動層出不窮,閲讀時間大大減少。大學生很多自由時間,但有些大學生沒有人生方向,不知道怎麼補充自己精神上的缺失,找不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書籍。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烈的就業競爭使大學生讀書目的越來越實際。經歷過大學聯考的我們已經習慣了考什麼學什麼,因而他們在讀書之前總是先考慮這本書對自己是否實用,顯得十分急功近利。很多招聘單位青睞那些擁有英語四六證書或者會計師證書的人,迫使大學生為了與招聘單位要求相符而讀書,增強了學生讀書的功利性。

大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廣泛的閲讀興趣,良好的閲讀習慣,會對他們的成長起着有益的影響。因此,針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我們有責任進行反思,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圖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開放性功能,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圖書館是每一個大學生最寶貴的財富,充分利用圖書館將使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合理的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很重要。因此,圖書館應及時添加新的書籍,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使學生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享受讀書的樂趣。增加圖書館中的座位數,儘量讓想在圖書館讀書的同學能找到座位。

除此,學校還應組織多彩多樣的讀書活動,提高讀書興趣學校也組織一些讀書方面的社團活動,積極推進大學生的閲讀生活建設,使他們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下培養起看書的興趣。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讀書彙報會、讀書演講會等,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讀書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同時也讓他們在活動和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閲讀的質量和閲讀的效果。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克服功利性的讀書,擴展自己的讀書範圍受就業壓力的影響,同學們的讀書功利性越加嚴重。但如今的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一個人要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克服了功利性目的,我們可選擇的閲讀範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我們對待 閲讀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讀書對自己的現時作用,卻不懂得厚積薄發,讀萬卷書 才能行萬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確的閲讀的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生 活的壓力很大, 各方面的誘惑也很多, 在生活中我們更需要保持一塊心靈的淨土。

書,是一個民族的內涵,是一個國家走向發展的精神糧食,是一個人價值提升的必需品。通過此次調查發現,許多同學對閲讀不夠重視,這種行為和想法應引起重視,儘量採取合適的措施改變這種現象,使每一個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獲得良好的教育,為自己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閲讀調查報告8篇

第2篇

對本院大一到大四30名大學生讀書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5%的大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1小時,只有5%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3小時,其餘65%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都少於1小時。

在對大學生讀書內容調查中發現,35%的學生選擇了經濟管理類圖書,32%的學生選擇休閒娛樂性圖書,如漫畫、時尚雜誌等,一名大三學生解釋説:“平時課業負擔很重,讀書時間本來就比較少,讀這些休閒類書籍能讓我放鬆下來,給自己減減壓”。20%的學生選擇了經典名著類別的書籍,他們認為這些書籍是真正的精華,能讓他們汲取到真正的養分。調查結果顯示,喜歡軍事類、歷史性讀物、時政書籍的學生也有不少。

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讀書功利性逐漸加強。很多技能型、實用型的書籍佔書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這些書籍中,英語四六級考試書籍、計算機等級考試書籍、考研書籍、bec、toefl、ielts等考試書籍最受青睞。在課外讀書時間中,這類書籍也已經成為了首選。不難發現,這些書籍中大部分與英語有關。在走訪幾家大型書店時也發現,書店擺在最顯眼位置、最暢銷的也往往是各類備考書。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讀書是立足於現實社會的需要的。

在“你通過什麼方式閲讀?”的問題上,44%的同學選擇了從圖書館借閲,20%的學生選擇自己購買,31%的學生選擇了通過網絡渠道。從中可以看出,圖書館成為大學生閲讀的主要渠道,對大學生擴大閲讀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從結果中也明顯地發現電子閲讀越來越成為大學生閲讀不可忽視的媒介。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子讀物的出現已經開始挑戰傳統的紙質書籍,並悄然改變大學生的閲讀方式。

什麼叫淺閲讀、快餐化?根據這些年的有關報道,大致可以歸結為:一是鼓吹所謂的“讀圖時代”;二是鼓吹所謂的“速讀”和“縮讀”;三是鼓吹“時尚閲讀”和“輕鬆閲讀”。在對我校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承認自己的閲讀比較快餐化,通常以瀏覽為主。僅有少數學生對自己比較偏愛的讀書會精讀甚至重複讀。

通過以上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生活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大多數學生能通過讀書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憂的是在讀書內容、讀書方式的選擇上以及在讀書時間的分配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造成這種讀書現狀的原因的思考。

網絡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休閒娛樂活動的多樣化,使得大學生們不再滿足象牙塔裏單調的讀書生活,他們的業餘時間被各種娛樂活動所佔據。如今的娛樂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如網上聊天、網絡遊戲、ktv、電影、旅遊等等。除此之外,大學校園中的人際交往也日益豐富,男女朋友、各種老鄉會、學生社團活動層出不窮,這讓剛剛從高壓式應試教育禁錮中掙脱出來的大學生們眼前一亮,不覺陶醉其間、樂此不疲,如此一來,閲讀時間更為大大減少。

當今大學生課外閲讀較少的原因還有課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學生輔修第二專業、攻讀外

就拿我們學習的這個專業來説,一走進大二,各種考試接踵而至,計算機二機,英語四級,英語六級??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考試前的準備、各種補習班,消耗掉的不單單是時間,更是心血。畢竟,這些考試決定着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了美好的前程犧牲點讀書時間,這筆賬不管誰來算都是划得來的。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烈的就業競爭使大學生讀書目的越來越實際。他們是從大學聯考的千軍萬馬中衝殺出來的,已經習慣了考什麼學什麼,因而他們在讀書之前總是先考慮這本書對自己是否實用,顯得十分急功近利。這和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密切相關。例如很多招聘單位青睞那些擁有英語四六證書或者會計師證書的人,這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壓力,迫使大學生為了與招聘單位要求相符而讀書,這無疑增強了學生讀書的功利性。

大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廣泛的閲讀興趣,良好的閲讀習慣,會對他們的成長起着有益的影響。因此,針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我們有責任進行反思,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對大學生的課外閲讀進行引導,學校方面責無旁貸,學校應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他們明確讀書的目的,實現課外閲讀的多樣化、合理化,真正使學生對課外閲讀產生興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薰陶,提高素質。

如今,大學校園裏的社團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頻繁的社團活動佔用了學生很多課餘時間,使他們用於讀書的時間相對減少。如果學校也能組織一些讀書方面的社團活動,這對大學生的閲讀生活無疑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如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讀書彙報會、讀書演講會等,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讀書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同時也讓他們在活動和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閲讀的質量和閲讀的效果。久而久之,積極健康的閲讀活動自然成了引領學生人生導向的主陣地,在學校德育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圖書館是學生讀書的最佳場所。圖書館是書的海洋,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圖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開放性功能。為了讓學生在圖書館中的閲讀收穫最大,學校應該不斷豐富圖書館的書目種類,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嚴格圖書館的借閲制度。使學生在這裏得到詩意的棲居,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3、完善考核制度,把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

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瞬間,所有從大學聯考的獨木橋中擠過來的學子們都暫時鬆了一口氣,以為從此告別題海,邁向新的天地。沒想到進入大學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為了應付考試,他們再一次被題海所淹沒。因此,完善考核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當務之急,如學校可以增加選修科目,減少必修科目,或增加平時考核成績的比例,減少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以便讓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去閲讀更多更好的書籍,不只做學習的工具和考試的機器,而是做一個有思想有觀點有理想有道德的發展中的人。

學生是閲讀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讀書的選擇、讀書的方式上直接決定着讀書的效果。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是立足自己的發展,還是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都應該養成良好的閲讀

總有人把沒有時間當作不讀書的理由,其實這只是藉口。魯迅先生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是有的。”我們無須像歐陽修那樣連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也不放過,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樣“三年不窺園”地苦讀,我們只要從那些毫無意義的網絡遊戲、休閒娛樂中解放出來,就會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因為網絡只是虛擬空間,它給人帶來的快樂畢竟是短暫的,只有讀書帶給人的才是終身的享受;而人沉溺於休閒娛樂中久了,也容易玩物喪志,只有讀書終能啟迪人的心志,使人變得高尚。

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單單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麼就讀什麼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進死衚衕。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個人不能只盯着個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遠,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後來終於在國際舞台上叱吒風雲,鑄就了大國總理的不朽風範。因此我們不能只想着畢業後找一份事做,而應該先想着會一個高尚的人。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麼可選擇的閲讀範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讀書就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博採眾長。而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我校大學生的課外閲讀呈現出了重專業輕素質、重消遣輕理論、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這樣的閲讀傾向和閲讀結構不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完善閲讀結構,專業理論書籍要閲讀,經典名著更要閲讀,因為能成為經典的名著,濃縮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語言,它讓我們走進高尚,遠離低俗。休閒娛樂不是不可以閲讀,但決不能讓休閒娛樂左右我們的價值取向。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説:“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閲讀還壞”。因此,我們讀書既要廣泛又要精選,既要博採又要專攻,使閲讀跟得上時代的節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調查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思考並沒有結束,調查中顯示的不僅僅是一些沒有生命的數據,它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閲讀理念,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關注,閲讀更應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行為,除了學校和學生,社會也有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形成一個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濃郁的讀書氛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95年起,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目的就是向大眾,尤其是向青少年推廣讀書活動。身在熱愛讀書的國度,身在書香四溢的大學校園,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發展,在讀書中提高,在讀書中享受人生的快樂。

第3篇

閲讀,理所應當是當代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讀書可以讓生命保持與年齡無關的向上生長。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閲讀已然成為我們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我個人比較喜歡閲讀,從大家名手到小生漫談,只要是有益的知識,一概來者不拒。隨着網絡信息的高速發展,電子閲讀也成為可供我們選擇的重要閲讀方式。現在大家對閲讀保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因此我選了這個一個主題。

通過詳細問詢和數據分析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大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為了調動同學們的閲讀興趣,方便更好地開展讀書主題周活動,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目標人羣包含但不僅限於本校。鑑於短時間傳播有限且有效對象來源較單一,為使調查報告更有實際價值,以本校全科生為主。

採用網上問卷和走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隨機向有效對象發放《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調查表》,瞭解學生自身課外閲讀的情況。

採用隨機取樣的調查方法,在調查問卷有效期內隨機獲取若干滿足條件的樣本信息,數據統一登記整理。

問卷採用選擇判斷題型樣式,涵蓋大學生閲讀態度、閲讀頻率、單次閲讀時長、月均閲讀量、圖書類型、閲讀方式、閲讀目的等十三項相關內容,以求對大學生閲讀情況有一個全面具體的調查。

在蒐集整理參與問卷調查的所有數據後,我們對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作出如下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課外閲讀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發現參與調查的主要人羣為文史類專業大三學生,且多為女性。結合學校實際分析,調查人員接觸對象多為師範全科生,且以女性為主,説明此次調查受區域地緣關係影響較大。全科生是國家定向培養的服務於農村國小的全科教師。他們大多熱愛教育事業、綜合素質高、基礎知識寬厚、專業技能紮實、教育教學能力強、能夠承擔多門學科教學任務。而大二大三是教資備考的關鍵期

在受邀的一百位參與者中,有70.83%的大學生認為應博覽羣書,提高文化素養;有22.92%的大學生認為應在精通專業基礎上,閲讀部分經典圖書;還有6.25%的同學認為只需要讀有價值的圖書;沒有人認為讀不讀書影響不大。

對於課外閲讀頻率的提問,一百名受邀者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有近35.42%的大學生課外閲讀每週一到兩次;有20.83%的大學生課外閲讀每週三次以上;堅持每天閲讀的大學生只佔到總數的10.42%;與之相反,基本不看書的大學生高達33.33%。

對於單次閲讀時長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數據:43.75%的大學生單次閲讀一小時左右;28.13%的大學生單次閲讀時長達兩小時以上;還有28.13%的大學生單次閲讀時長僅有半小時。

通過對於月均閲讀量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高達62.5%的大學生都能夠完成1-2本的月均閲讀量,還有3.13%的大學生月均閲讀量超過三本書,月均閲讀量在兩本到三本之間的佔9.38%,還有約四分之一的大學生月均閲讀量少於一本。

就本次調查結果而言,當代大學生閲讀書籍類型更加多元化,這在數據上有一定體現。大部分學生喜歡綜合性書籍、實用性書籍,也有部分學生喜歡小説類和休閒類書籍。具體見下圖分析。

大學生課外閲讀主要有網絡閲讀、從圖書館借閲、向別人借閲和自己購買四種情況。分析數據可知,大學生課外閲讀最主要途徑是從圖書館借閲,佔比37.5%,網絡閲讀緊隨其後,佔比31.25%,然後是自己購買,佔比21.88%,最後是向別人借閲,佔比9.38%。

由此可見,圖書館是當代大學生課外閲讀書籍獲取的第一渠道。

在調查課外閲讀情況時,閲讀目的的調查是重要的一項。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排在眾多大學生閲讀目的的第一位,佔比90.63%;排在第二位的是滿足興趣愛好,佔比78.13%;然後是學習需要和娛樂休閒,分別佔比65.63%、56.25%。

在紙質書與電子書的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46.88%的大學生閲讀電子書多於紙質書,有25%的大學生閲讀紙質書多於電子書,有18.75%的大學生兩種閲讀方式差不多,幾乎不讀紙質書或者電子書的人微乎極微。

在調查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的同時,我們也對沒有課外閲讀的大學生進行原因調查,以下是針對大學生不進行課外閲讀的詳細解讀。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代大學生對閲讀的.意義和重要性有清楚的認識,但是絕大多數大學生並沒有一個良好的閲讀習慣。得益於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學習者參與閲讀的方式更加多樣化,選擇知識的類型也更加多元化,這些都為我們的知識獲取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然而多數大學生受制於碎片化的時間管理,反而喪失了追求高效閲讀的能力。而且隨着短視頻、遊戲等快餐文化的侵襲,閲讀時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前段時間沈巍事件爆光,流浪大師一時風頭無倆。千萬人對拾荒者頂禮膜拜,不禁有人慨歎“這是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可是這難道不正是最好的時代嗎?——就像電影所説的,時代沒有錯,人心變了。物慾橫流流盡了浮誇,紙醉金迷迷亂了方寸。有多少人還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敬畏知識呢?

“浮躁的年代裏,它像一隻末世荒城的鷹,停棲的地方再不如舊,於是出現了一羣勇士,卻不免淪為苦行僧。”在這個匆忙的世界,我們更應該熱愛閲讀,敬畏知識,拿起書本去耕耘世俗的荒漠,做個有底線的讀書人。

第4篇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曾經説過:“學外語沒有什麼祕訣,就是給予足夠的時間,堅持下去。多聽、多説、多讀、多寫,多查字典。”給英語學習者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大學英語閲讀理解作為一種衡量大學生英語閲讀能力的有效題型和手段,大學生一定要準確把握其解題技巧,通過閲讀能力的提升,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英語閲讀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英語學習者語言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手段和目的,是英語學習者其他語言能力發展的基礎。英語學習者通過英語閲讀培養了閲讀能力,並以閲讀能力為基礎去發展其他各種語言能力,如寫、聽、説、譯的能力。隨着閲讀能力的不斷提高,語言知識的不斷增加,英語學習者的閲讀量也會不斷增加,最終達到運用獲得的信息進行交流的目的。就短期目標而言,良好的閲讀技能有助於學生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就長期目標而言,較強的閲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及時獲取所需資料及信息,甚至有利於學生未來事業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應該始終注重對閲讀能力的培養。但是當前大學生英語閲讀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為此我們特地組織了這次的調查。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現場測試和統計報表三種形式。以下就是我們調查的一些數據。

在學期初的第一堂課上, 在沒有任何引導的情況下,老師讓我們班34 名學生按照我們原有的速度和習慣進行閲讀, 通過仔細觀察, 結果發現學生在閲讀中存在以下問題。

(7)有很多同學讀過之後,對每個詞的意思都基本瞭解,但對全句意思並不是很清楚。

經過分析並且與老師探討, 我們把這些問題歸為三類:

首先,我們從閲讀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始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詞彙量不足是影響閲讀水平的主要原因,英語詞彙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讀者對文章的理解。中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時雖有了一定的詞彙基礎,但多數學生詞彙量不足,還沒有達到熟練運用詞彙的程度。因此,在閲讀過程中,不得不停止連貫的閲讀活動,將注意力放在對某個單詞的猜測上,導致整個閲讀速度的減慢,從而影響了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語法知識雖然已在中學階段系統地學習過,大學階段主要是對語法的靈活運用,但是不少學生對語法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閲讀中遇到長句或難句時,理不清句子中各層次間的語法關係,以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2、知識面和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 。在英語閲讀過程中,語言知識固然是進行閲讀的基礎,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往往會對讀者形成文化干擾,造成閲讀短路(指沒有獲得有意義的閲讀)。學生不瞭解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識,只好從字面上理解。英語文章中不僅涉及大量的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政治、經濟、名勝等各種背景知識,還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專業知識,如果閲讀時不具備這些知識,必然會影響到對句子段落的理解,並出現誤解。

3、語感差。要提高閲讀能力, 最終得依靠泛讀, 大量的泛讀可以增強語感。語感在閲讀理解中非常重要, 良好的語感會加深對語言的理解, 就會讀得快、讀得多, 反過來再次增強語感, 這樣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會很快提高閲讀能力, 就會自如地應對考試中的閲讀理解。如果閲讀量小, 就會語感差, 影響對文章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們本次調查的全部內容。希望通過這次的調查,可以對提高大學生英語閲讀有一定的幫助,在以後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5篇

在這多彩的世界裏輸是人的精神糧食,也是人的終身伴侶。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各學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學生的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大學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豐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課外閲讀也在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佔一席之地,它能夠提高閲讀能力,鍛鍊其思維,陶冶其品德。而且對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質、精神境界的形成與提高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可讓學生直接接受書中的藝術鑑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為了進一步明確書籍在我校大學生課餘生活中的切實影響與大學生目前閲讀存在的問題,我們團隊針對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進行了一次網上調查。

很多的同學看重自己認為比較有用、值得閲讀的書籍,同時大多數同學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學素養的同時不忘相關專業書籍,這對於我們提高專業水平是很有幫助的。相當比例的大學生覺得應該多讀文學類書籍,這有助於提高當今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其中也不乏像娛樂消遣這類質量相對較低的讀物。但是不可否認這都反映了大學生課外閲讀類別是比較豐富的。

本次調查表明在課外閲讀興趣等方面,當代大學生的閲讀興趣表現出了個性化和多樣化,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種類也繁多,雖然在調查中,我們知道的是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比較偏愛,但這並不能掩蓋閲讀的多樣化傾向,大學生注重從多方面去發展提高自己,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養。

興趣的產生和發展是以需要為基礎的,大學生興趣的選擇也是其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反映。從調查得知,專業輔導類是大學生經常閲讀的對象,大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中對專業讀物的關注,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現實,這也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要體現。也反映了大學生對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關係認識的現實和實用的態度。

60%左右的同學每天閲讀時間不到一小時,這是遠遠不夠的,提高自身素質就要多讀一些課外書刊雜誌。只有多閲讀才能瞭解最新的社會動態才能提高自我。

在課外所閲讀的書籍中,娛樂消遣類佔了23.5%,這也暴露了當前大學生課外閲讀中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質量太低,深度不夠。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讀物質量普遍存在問題,甚至無聊至極。而大學生卻對此仍認識不夠,實在令人擔憂。

大多數同學每學期都會閲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籍,來提高自己文化素養的重要性,為大學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學氣息。但根據閲讀時間和購書費用,也不難發現閲讀課外書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並未佔較重要角色。

大多數同學更青睞在書店、網店買屬於自己的書籍,並一直珍藏,可見大家的惜書、愛書意識還是很強的;此外同學們彼此交換書籍,交流思想,也為新思想、新意識的形成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但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選擇去圖書館閲覽書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獻、個人難支付的鉅著自然被浪費了,圖書館沒有達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網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也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如

網上購書、網上閲讀、在線交流等,隨着大學生宅女宅男的日漸增多,網絡為滿足他們的閲讀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但我們還是應更有效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畢竟那裏有更全面的素材、資源;同時,在運用網絡新手段時要學會辨別真偽、優劣,抵制不良閲讀傾向。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經過調查我們認為要提高同學們的閲讀興趣,可以組織活動來提高閲讀能力,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同學們的心理,使大家樂讀、愛讀,使閲讀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而且在活動中應該互動、比如讓同學們上台講故事等等。長此下去,同學們就有可能自覺地閲讀一本本課外讀物,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同的閲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閲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閲讀活動時,我們可以採用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讀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閲讀的'興趣。”

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説:“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塗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來也糊塗。”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們在幫助同學如何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也可以是小説、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同學們去閲讀,這樣同學們才能博覽羣書。同時也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

有的同學認為“大學時代要博覽羣書”,因而見書就讀。這其實是不合適的。“博覽羣書”的概念由於時代的不同,“羣書”所表示的數量是不同的。今天,人們常用“信息爆炸”來形容信息量的增長速度,一個人能力再強、閲讀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書讀完。因此提高信息檢索能力,比如説選擇圖書的能力就變得重要起來。 俄國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説過:“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閲讀的書比不閲讀還要壞。”因此,從讀書的效果出發,必須學會有選擇地讀書。 選書,目的是區別哪些書應當精讀,哪些書應當泛讀,哪些書只要讀部分章節,哪些書要放在案頭隨時備查,哪些書暫時可以不用讀。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我們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而且 必須要“會學”。所以在閲讀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閲讀方式和策略,有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閲讀。但是如果我們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書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穫不得而知。因此,我們不僅要愛讀,而日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

在此我們小組推薦幾種方法:1選讀法。此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同學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在同學去借閲相關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同學們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2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閲讀方法。要求同學們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三邊”(邊讀,邊想,邊批註)、一養成(即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3速讀法。這種方法要求同學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信息。.4摘錄批註法。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種閲讀法,就是説在閲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閲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詮釋,寫評

語。讀與思共,思與讀隨。我們應該根據個人不同閲讀習慣,閲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靈活運用。

隨高等教育的發展,教學培養方案中的必修課程學時減少了,學生自主時間多了,調查結果反映大學生用於課外閲讀的時間並不多。從教學管理角度講,應結合選修課,在尊重學生興趣,保證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建議以“提交讀書計劃——教師推薦書目——學生閲讀——提交讀書筆記——教師評閲——取得學分“的模式,督促大學生讀書,提高讀書效果。

大學是生的讀書種類呈多樣性,應該是好事。但是大學生讀書種類並不理想,言情,武俠,動漫級消遣類佔有很大的比例,這類讀物大多屬於快餐讀物,文化含量相對較低,對構建完整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並無實質幫助,通過舉行專題讀書活動,正面引導學生選擇文化含量跟高的書籍閲讀,無疑是幫助大學生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些學校圖書足,大學生購買圖書輸了也很有限,拓寬圖書來源是當務之急。在不增加財力投入的情況下,拓寬圖書來源確實有困難。但這種設想絕非死衚衕。可以考慮以學生社團,讀書會等形式,學生攜帶自己的藏書入會成為會員,成立臨時小型圖書館。學校為其提供藏書場地和管理上的支持,不僅是對學校圖書館的補充,拓寬圖書來源,也便於營造讀書氛圍,為學生提供方便。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了當代大學生的的課外閲讀情況,其中存在了許多的問題,很多人大多面臨着讀書少 不願讀書的問題。而他們把很多時間用在其他事情,很大程度是他們沒有認識到讀書的好處。其實多讀書,讀好書,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生活中形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對一切新事物保持很強的求知慾。對於自己的專業,我們也能夠找到相關的專業知識的書籍,仔細閲

第6篇

為深入瞭解現在的大學生的課外書籍的閲讀情況,我們於11月進行了一項關於大學生課外閲讀的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本校各年紀學生。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涵蓋了大學生課外書籍閲讀量、書籍來源、閲讀課外書籍的目的、閲讀習慣、閲讀的計劃性及獲得的知識的應用程度等問題,以便對大學生的閲讀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和概括。

我們對我校100名在校大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進行調查,目的是針對大學生的讀書情況,舉行系列活動,推動大學生積極閲讀書籍,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我們對我校學生的月平均課外閲讀量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0%的大一新生每月閲讀課外書籍量僅1-2本,而50%的大二大三學生每月閲讀量約3-4本,60%的大四學生每月讀課外書平均為1-2本。綜合以上分析,大多數大一與大四學生平時讀書較少,而大二大三讀課外書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一課業較為繁忙,而大四學生則忙於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國深造;大二大三學生相對於大一大四學生,因為課業較少,課餘時間較多,看的書也較多一點。但是,由於各年級學生總體閲讀量過低,就造成了大學生課外知識獲取的缺失的嚴峻形勢。

我們也對大學生所接觸的書籍來源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90%的大一學生讀的課外書都來自圖書館,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閲讀的課外書100%來自圖書館。可見,圖書館在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生活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大學生,特別是大一新生,學會如何恰當的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學習成果的大小。

關於大學生閲讀習慣的調查,我們設置了3個問題進行不同方面的瞭解與調查。

首先是關於閲讀後是否會寫一些感悟,調查顯示:17%的大一學生經常會寫,45%的大一學生有時會寫,38%的大一學生基本不會寫;經常寫與基本不寫的大二學生均佔18%,64%的大二學生有時寫;而大三學生中37.5%的人有時寫,62.5%的學生基本不寫;大四學生中,經常寫與基本不寫的各佔40%,20%的學生有時寫。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經常寫讀後感的學生極少,大多數學生沒有讀完書後記下感想的習慣。可以説,讀後感我們從一年級就會寫,但很少有學生能正式讀後感的真正意義,因而沒有養成這種記錄的習慣,這對我們應用所學的知識是不利的。

後兩個關於閲讀習慣的問題其實是相關的。其一是在閲讀時是否有深入思考的習慣。數據顯示:各年級學生中,約50%的人在閲讀時會深入思考,37.5%的人很少會進行深入思考,12.5%的人會思考,但時間很短。其二是閲讀時是否有勾畫的習慣。數據表明:約70%的人閲讀是有勾畫的習慣,30%的人沒有在閲讀時勾畫的的習慣。第一項數據告訴我們,大多數學生在閲讀時進行深入思考。這在第二項數據中得到了驗證,70%的人會在自己閲讀時勾畫,這就説明他們在看書時,進行了一定的思考。相反的,在閲讀時不思考的人,他的勾畫一定也會相應減少。透過這兩項,我們可以瞭解到,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對於我們讀書會有多少收穫有着怎樣不可忽視的影響。只有思考了,我們才會有收穫。

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進行深入瞭解,我們還對他們閲讀的目的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查。

首先是大學生閲讀的書籍類別,約有50%的選擇了青春文學,30%的人選擇了其他,即如盜墓、推理、偵探一類的小説。這明顯地表示,大多數學生閲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興趣和娛樂自我。而下一項顯然印證了這一結論,關於閲讀的課外書籍是否均為自己感興趣的書這一問題,約有60%的人選擇了“大部分是的”這一選項。

第三項是直接提問大學生閲讀的目的',約有50%的人選擇了“豐富課後生活,充實自己”,另外50%的人選擇了為了“放鬆心情“。我們不否認大學生閲讀課外書籍可以補充一定的知識,但這些數據也直接表明了大學生課後閲讀的目的就是娛樂與放鬆。這樣的結果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僅僅為了娛樂與興趣的閲讀,將有多大的收穫呢?顯然,答案會另我們失望,大學生若是僅僅為了娛樂而讀書,那麼在學校的時間裏,他們將學到少得可憐的知識。因為大學的學習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知識構成的。

除了已有調查外,我們還對大學生閲讀的計劃性作出了調查,以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約85%的大一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50%的大二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75%的大三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98%的大四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由此可見,在本校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長期閲讀課外書籍的習慣,課外書閲讀的主動性不強,因而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這顯示了大學生不斷下降的課外書閲讀率,這樣的狀況必然會對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不利。

我們調查的最後一項內容是大學生從課外閲讀中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程度,這將顯示出課外閲讀對於我們學習與工作的重要性。調查數據顯示:約50%的大

一、大二和大三學生認為課外閲讀中獲取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應用到學習和工作中,80%的大四學生沒有留意自己在課外閲讀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是否被運用,20%的大四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應用這些知識。從調查到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課外閲讀中所獲取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較重的比重,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瞭解到,無論是哪一個時代,課外閲讀對於我們來説,仍是相當重要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確定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同時也看清了當前學生課外閲讀量嚴重不足的形勢。因此,我們應當採取積極措施,爭取改變這一現狀。

首先,作為一名大一新生,我們應當從此時就開始培養自己長期進行課外閲讀的習慣,例如:規定自己每兩週看2本自己喜歡的名家著作或心靈雞湯或傳記回憶錄等,並且任選其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寫下自己的感觸,由此形成一個較為長期的閲讀習慣,進而對閲讀的書籍進行階段性規劃。其次,我們應當注意培養自己讀書時的習慣。平時看書時,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畫下來,在一定的時候,這些句子也許會給你以啟示,或許它們會改變你人生的方向。然後,我們應當培養閲讀課外書的主動性,而不是隻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才去閲讀課外書籍。最後,我們應當注意課外閲讀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遇到難題時,多多思考,説不定在某個瞬間,你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在某本書上看到過相關的知識,到那時,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也進一步瞭解到了自己的優缺點,更加懂得了團隊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一開始,我們在選取題目上產生了爭議,但經過大家冷靜的協商之後,我們確定了一致的意見。而後的調查中,我們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迅速而有效率的完成了此次調查。這些經歷是我們更加團結,促使我們成為了更好的朋友與搭檔,是我們對團隊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經歷將對我們產生無比重要的作用。

第7篇

本論文根據問卷調查的科學方法,具體分析區別了本校各專業大學生閲讀名著的差異,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原因,提出了提高閲讀名著效益的策略: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即課堂教學以精讀帶泛讀,課外閲讀以泛讀帶精讀;閲讀與交流相結合,即課外閲讀和課內交流相結合,自選閲讀和指定閲讀相結合。

名著一般都擁有最廣泛的讀者。它們不是隻風行一二年,而是經久不變的暢銷書;名著通俗易懂,名著永不過時,只要你認真閲讀,你決不會感到掃興;名著令人百讀不厭,富有教育意義。閲讀名著就有如和與名人對話一樣。它可以健全我們的人格,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我們的見識,開拓我們的視野,啟迪我們的智慧,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

現在,我校有國際商學院、經管院、文法院、理工院、信息院、藝術學院、應用技術學院7個學院,對每個學院都進行了調查,涉及到汽車服務、會計、應用化學、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英語、計算機、物流管理、軟件工程、化工與製藥、旅遊管理、金融管理、自動化、室內裝潢與設計、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多種專業,為了順應社會的需求,博學多才是其一項基本要求。閲讀世界名著可以增加文學常識,也正可以體現你的博學。在網絡普及的今天,不少人認為,我們接觸信息的機會越多,實際獲得的知識卻越少。因而,閲讀經典名著,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在國外的一些大學,如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把人文經典課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過去許多學者,如梁啟超、胡適、朱自清、錢穆、張舜徵等人,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閲讀名著的指導因此,不但只有中文專業的才要閲讀世界名著,其他專業也必須閲讀一定的.名著。

如何激發大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擴大其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首先必須瞭解目前有多少大學生會閲讀名著,對閲讀名著的看法,在閲讀過程中主要存在哪些困難,什麼原因影響其對名著的閲讀,閲讀名著的目的等等。 二.調查目的

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瞭解同學們對閲讀名著的看法,希望找到激發學生閲讀名著興趣的方法,從而遠離消費主義和平庸趣味的污染,讓名著的知識與思想能成為每一個人的教養的一部分。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訪問,對第一手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以瞭解他們對閲讀名著的觀念及心理,從而推測出大學生閲讀名著的普遍觀念。

1.調查對象。以來本校學生為調查總體,從中隨機抽取50名學生作為調查的具體對象。

2.調查問卷。問卷各題均採用封閉式設計和半封閉式設計,要求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在各題所列的選擇項中選取一項或幾項,作為對該題的回答。

3.調查問卷的分發。調查問卷由本人在圖書館、教室等學生經常去的場所內隨機分發,當場回收。回收率為100%。

2)整理編碼過程:有效調查問卷整理編碼過錄(包括有效問卷登錄編號等) 2.數據登錄;

1)由登錄員對調查數據進行登錄; 2)登錄員對所登錄數據進行兩次審核 3.數據分析研究:按照標準進行分析研究 4.撰寫調查報告:

1)本調查的結果形式是書面調查報告,內容包括摘要,引言,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結果,結論和建議,附錄(策劃報告,抽樣方案,調查問卷,統計數據,調查執行報告,數據審核登錄報告等內容) 2)提交調查報告:書面文本和電子文本

同學們好:我是本校大四的學生,為更好的瞭解大學生讀名著的情況,準備了這份調查問卷,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請根據您的現狀填寫,謝謝您的合作幫助。 1.您的性別() a.男 b.女 2.您的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專業_______ 4.您來自()

a.省會(或直轄市)城市 b.地區級城市 c.縣城 d.鄉鎮 5. 父母教養方式()

a.權威型b.專斷型 c.縱容型d.未參與型e.其他 6.父親的文化程度()

a. 未接受過教育 b.國小 c.國中 d.高中 e.大學 f.碩士 g.博士 h.博士後 7.母親的文化程度()

a. 未接受過教育 b.國小 c.國中 d.高中 e.大學 f.碩士 g.博士 h.博士後 8.您最喜歡的課外讀物()

a.文學類名著書籍 b.娛樂消遣類 c.應用技術類 d.專業用書e .科普讀物

a.文學名著類 b.娛樂消遣類c.應用技術類d.專業書籍e.科普讀物

10.假使考試之前書店有兩本書很緊銷,但受條件限制你只能買一本,這兩本書分別是:第一本關注當今熱門現象,你很感興趣,第二本與考試內容有關指導你考一個好成績.在這種情況下,你通常回選擇() a.第一本 b. 第二本

第8篇

閲讀定義人生。現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可供閲讀的內容非常豐富,而大學生又是最有求知慾和好奇心的人羣,他們的閲讀趣味有什麼特點呢?

拇指閲讀近期發起大學生移動閲讀調查,希望對這一問題做出解答。

本次調查為期16天,調查對象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收到737份有效問卷。在參與調查者中,高年級同學(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佔總數的76%;文科生佔65%,理科生佔35%;男生佔44%,女生佔56%。

圍繞閲讀偏好,我們設置了四個方面的問題:知名刊物、名家欄目、新媒體、內容類別,通過回收問卷獲得的數據分析大學生移動閲讀偏好如下:

在知名刊物的閲讀偏好調查中,《南方週末》受到學子們的普遍歡迎,有近60%的調查者投票。其次是《三聯生活週刊》,獲得近半數投票。由此可見,知名度較高的老牌雜誌依然在移動閲讀時代受到青睞。《壹讀》、《人物》雜誌、《新週刊》、《單讀》、《博客天下》等刊物,各自獲得20%-30%的投票。

圖2是調查大學生們對名家欄目的偏好,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高踞得票最多,年輕作家蔣方舟緊隨其後獲得近40%的票數,許知遠、和菜頭、連嶽、張佳瑋等知名作者分別獲得20-30%的票數。投票集中在社會知名度較高、在互聯網相對比較活躍、寫作通俗易懂的中青年作家上,以財經熱點、社會議題和生活情感欄目最受歡迎。

從新媒體的投票情況來看,騰訊大家和大象公會得票率較高,分別為48.71%和34.46%,虎嗅、一席佔據第二梯隊位席,獲得了超20%的票選。有較高知名度的、生產高品質原創內容的、能提供多一種視角看世界的人文新知類新媒體受到較多關注。

人文、讀書、歷史類內容是大學生最感興趣的類別,有超過半數的調查者投票,其次為時局、商業&經濟和時尚內容,而情感類話題得票最低。

從以上四個表格,可以看出大學生們的閲讀偏好有兩個特徵:

1、從渠道來説,那些有品牌影響力、內容質量優秀的知名雜誌、名家和新媒體賬號在移動閲讀時代依然有強大的號召力和用户黏性。而注重互聯網傳播、擁有專業且稀缺的內容,有清晰風格獨特定位的媒體也獲得了年輕用户的擁護。

2、從內容分類上看,大學生們偏好的內容以人文新知、社會熱點和生活娛樂類為主,這些內容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幫助他們建構對世界的認知。大學生們愛新知、愛生活,閲讀是他們擁抱新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