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5篇

教案的制定是能夠讓教師們在上課的時候有好的發揮的,不管是什麼學科的老師,都要認真對待寫教案這件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5篇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學生能抓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展開想象、對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並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閲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瞭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整體感知

1.激情導入

2.齊讀課題

3.通讀全文,思考:周恩來為什麼立下這樣的誓言?

4.總結板書:中華不振

二、精讀課文

(一)小組合作學習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你從哪裏感受到中華不振的?

2.把相關語句畫出來

3.在學習小組裏面交流

(二)研讀課文

1.探究學習1-8段(學生找到哪裏,老師相機處理)

a、品讀詞句,初步感受中華不振。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通過哭訴着、得意揚揚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

●從洋人欺侮中國人後趾高氣揚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從當時婦女的穿着“衣衫襤褸”體會中國當時的落後、人民生活的困難,體會中華不振。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通過“不但不…反而…”這組詞語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心,感受中華不振。

●體會這是在中國的地盤上,國人當時根本得不到最起碼的公道,沒有地方説理、沒有地方申訴,感受中華不振。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從“緊握着”這個詞語體會國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憤怒壓抑在心中,想象他們當時是什麼心情呢?

●從“只能”、“誰又敢怎麼樣呢?”看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都沒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華不振。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都不敢怎麼樣,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通過對比句子體會反問句的語氣更為強烈,進一步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揹着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借。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這段話主要讓孩子體會“闖進”,在中國人自己的地盤還要闖進來,説明這也是中華不振,這段話略處理。

(老師相機處理回勾1—6段)

導語:其實當週恩來剛到這裏的時候伯父就告訴他沒處説理去呀,同學們現在你們能體會到伯父當時的心情了嗎?進入角色體會着讀讀當時他們的對話,想一想應該怎麼來讀。

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説:“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呀!”

“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

伯父對他説:“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歎了口氣,沒有再説什麼。

●抓住“打破沙鍋問到底”體會周恩來對此事的關注,讀出語氣來就可以。

b、整合前面,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

c、通過資料補充昇華學生情感,深入感受中華不振。

2、導讀9—15段,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a.思考問題: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周恩來他在想些什麼呢?

b.導讀課文9—15段,思考:你從這個呼聲聽出了什麼?(周恩來的遠大理想)

c.重點體會:

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又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

2、作業佈置:

●課下讀關於周恩來的故事。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想想為什麼而讀書?

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啊!

編輯短評:本課重點突出“中華不振”的體會,逐層深入,由詞句──內容整合──資料補充,為體會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作了很好的鋪墊(王賀玲)。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2

一、説教材

親愛的老師們:大家上午好!今天與各位一起走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親眼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情,從中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周恩來志向的遠大,胸襟的博大。本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而且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各層之間有着必然的內在聯繫。

二、設計意圖:

讀了這篇課文之後我思緒萬千,我在想為什麼我們泱泱大國,人口巨人,竟讓彈丸之地的矮子隨意瓜分,佔領、宰割呢?為什麼我們國人面對侵略者不僅逆來順受,苟且偷生,還紛紛為列強出謀劃策,甘當順民,甚至甘當漢奸,滅自己的志氣,長他人的威風呢?再看看今日,日本首相參拜xxx,韓國有人削指明志,而為什麼我們中國沒有?為什麼韓國人堅決不買日貨,而我們國人有那麼多人做不到呢?包括我在內。當然我不是説買日貨就是不愛國。我在思考這些是不是與我們國人缺乏骨氣、缺乏志氣有關呢?是不是與我們部分民眾思想意識裏只有一家一姓,沒有國家民族有關呢?再看看我們的學生自私成性,懶惰成風,有幾個懷着目的來校讀書呢?因此我希望通過這篇課文教學能使我的學生了解一下我們中國曾經所受的屈辱,在歷史中得到教訓,使他們反思為何中華不振。同時,希望我的學生能從周恩來遠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點啟發,反思自己讀書的目的。基於這些思考,加上這篇課文記敍的事情發生在90多年前,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總理的生平了解的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我指導學生課前蒐集資料,為學好課文做好準備。並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言語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韻,讓課文語言在學生心理活起來,去觸動他們心靈。教學時,我圍繞“中華不振”這四個字,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找出體現中華不振的句子,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學生作為中國人深藏於心的愛國情感。接着通過周恩來與別的學生的對比,及與其他愛國之士的對比,體會周恩來的遠大志向與博大胸襟。最後結合實際及周恩來的其他故事進行拓展延伸,讓周恩來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再高大起來。

三、説目標

基於以上的考慮,結合本單元在成長的故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的問題,留下成長的足跡,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的新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語言文字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讀課文,感受少年周恩來胸襟的博大,志向的遠大;引發學生思考讀書的目的,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四、説重、難點

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由於事情發生在90多年前,學生對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甚少,因此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五、教材處理

為了突破重難點,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分三課時進行教學,本堂課是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習1-8節,感悟“中華不振”的含義,體會周恩來立志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一大原因。

六、教學流程

請跟我一起走進教學過程,進行策略分析。在這裏將呈現我的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我分四大環節進行教學。第一環節:瞭解學情,揭示課題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每天腳步勿勿來到學校學習,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讀書?這種以閒聊的方式既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又能使學生思考讀書的目的。同時我也能瞭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俗話説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引導學生,教育學生。通過閒聊引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在與大家這樣大的時候,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並且在他以後的人生中都朝着這個目標奮鬥。從而讓學生心裏的想法與周恩來的志向進行對比,使他們的心裏出現一點點的波動。在此基礎上我緊接着問學生,什麼原因使他立下這樣遠大的志向呢?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神祕的感覺,這樣就觸發了學生探祕求知的慾望,課堂氣氛的引線一下子就點燃了。第二環節:初讀感知,掃清障礙這一環節,讓學生帶着問題“什麼原因使他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讀書呢?”與學習提示去讀課文。學生初讀課文後,及時檢查生字、詞語。找出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回答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本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快速捕捉語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七、研讀課文

感知“中華不振” 在這個板塊中,設計了二個教學環節,讓學生感知“中華不振” 1、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反得讀課文1-9小節,從字裏行間找出體現中華不振的詞句進行主自探究,讀中體悟。重點抓住以下幾個部分讀中感悟:(1)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主要抓住“大不相同”來體會,外國人居住的地方燈紅酒綠,中國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會是怎麼樣的?讓學生明白貧窮的中國土地上有一處繁華之地,但這繁華不屬於中國!這是中華不振! (2)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引導學生討論我們都知道軋死人受到懲法的,憑什麼這個肇事的洋人還能得意揚揚呢?使學生明白洋人憑着就是他們國家強大;憑着我們中國的貧窮,科學技術的落後;憑着我們部分中國人的懦弱;更憑着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就因為這樣洋人才如此目空一切、無法無天、慘無人道。就因為這樣伯夫才對周恩來説:“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玩啊!”,“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3)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人不幸的婦女。先讓學生説説如果當時你也在場親眼目睹這一切,你會怎麼樣?學生一定會説要為這位婦女打抱不平。再進行反問能行嗎?從而引出在當時的背景下即使你是一個有志之士,也無法憑着自己的力量主持公道。這一切原因歸於中華不振。因此當時有志氣的中國人也只能是緊握着拳頭,緊握着無奈,緊握着…………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有素,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理解基礎上,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設身處地的盡情發揮當時的情感,激昂處還他一個激昂,憤怒處還他憤怒。 2、補充材料,進一步感知中華之不振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體會周恩來的當時的心理感受。我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體會當時我國貧窮落後、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社會現實。再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想。

八、感知立志原因

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這一部分,我讓學生抓住“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一句,結合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和他在修身課上的話語等內容,推想一下週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什麼,讓他們寫一寫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來的內心世界。因為時間倉促,以上這睦只是我對這一課一廂情願的一些初步設想。最後我想説的是,學生的語言是實時生成的,咱們的課堂而皇之也是實時生成的,正如崔巒會長所説的,我們教師只據學定教,順學而導,才能達到最後的教學效果。謝謝大家。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伯父、模範、巡警、吵嚷、懲處、抱負、胸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熱鬧非凡、風和日麗、耀武揚威、得意揚揚、振興中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感受“中華不振”的原因。

二、教學重點

學會根據人物及聯繫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難點

體會中華不振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感受人物形象,揭示課題

1.出示周恩來的圖片,這個人是誰呢?

請學生説説對周恩來的瞭解。

過渡語:是啊,周恩來是我們開國的第一任總理,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是深受全國各族人民敬重和愛戴的領袖,他卓著的功勛、崇高的品德、光輝的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走近少年周恩來,瞭解他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事。

揭示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題目是什麼意思呢?(預設:如果學生不知道題目的意思可讓學生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之”和“崛起”的意思,幫助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讀通順句子。

2.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1)帝國主義列強;租界;巡警;耀武揚威;得意揚揚;懲處。

(2)模範;吵嚷;踴躍回答;鏗鏘有力。

3.想課文人物及人物身上的事,結合課文題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①默讀課文,思考在周恩來身上發生了哪些事情?

②小組交流課文中發生的事情。

預設:如果學生對內容的概括很囉唆,帶有複述課文的性質,教師則應先肯定學生對課文讀得熟練,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哪些話可去掉不用説,哪些話必須保留,直至每件事情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如果學生能把幾件事情串連起來説則讓學生總結概括敍事性課文大意的方法,使學生明白要結合人物、事件、課題來概括。

(三)聚焦“中華不振”,感受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1.過渡語:有人説:有志不在年高;也有人説: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的祖先還教育我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什麼原因使周恩來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預設:如果學生説到周恩來看到洋人欺凌中國人,而中國人卻無處申冤或者伯父告訴他不要隨便到租界去玩,教師都加以肯定。同時總結到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

2.默讀課文,畫出體現中華不振的句子,寫上自己的批註。

3.學生交流。

(1)出示句子:

他在瀋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説:“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歎了口氣,沒有再説什麼。

①指導朗讀。(如果學生感情不到位,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情境和標點來領悟朗讀。)

②體會中華不振。

③詞語積累:周恩來不解地問。橫線上的詞語還可以換成什麼?(預設:疑惑地;睜大眼睛;仰起頭)

(2)出示句子: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揹着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

①引導學生體會“闖”字所藴含的意義。(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到租界裏去的。)

②理解“租界”的意思。結合描寫租界特點的句子體會租界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③插入資料: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

各國租界的分佈(1911年):

英國7處: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5處: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

法國4處: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

德國2處:天津德租界、漢口德租界;

俄國2處: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

意大利1處: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1處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1處: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國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2處: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併而成。)

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和挪威。)

天津最高峯時有9個國家設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併入英租界。)

④讀了這些資料,你又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舊中國?

(3)出示第8自然段: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着一羣人,正大聲吵嚷着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

①學生交流自己讀後的體會。

②插入資料:

19世紀末,中國社會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也不例外。1894年日本偷襲清政府派往朝鮮的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由此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中,清朝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佔領威海衞,同年日軍佔領遼東。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告終。次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條約規定中方支付鉅額戰爭賠款,並賠償日本軍費,向日本開放杭州、沙市、重慶等通商口岸。清政府允許日本企業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並且免收日本商品的關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開始由商品輸出和大規模武裝侵略轉變為資本輸出。1900年,西方列強為擴大侵略利益,組建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雖然遇到義和團的頑強抵抗,但義和團運動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侵略者攻佔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倉皇出逃,她一面加緊鎮壓反帝運動,一面派人與侵略者議和。於是李鴻章代表清朝與西方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規定:①中方賠償各國約9。8億兩白銀;②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外國使館界,由各國派兵駐守,界內不允許中國人居住……

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破產,他們過着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③情景復現:

結合當時的情況:這個婦女會哭訴些什麼?洋人又會説些什麼?中國的巡警會怎樣做?請幾位學生演一演。

④聯繫上下文,想象寫話:如果你是周恩來,你想對中國人説些什麼?

⑤交流寫話,釋疑解難。請幾名學生到台前展示,師生合作評價。此處評價有3個標準:一是情感體會是否到位;二是語言表達是否恰當;三是書寫是否工整。

⑥指導書寫“巡”,注意筆畫“撇點”。

指導書寫“嚷”,注意嚷的筆畫較多,橫筆、豎筆不要少寫,各部件擺放要合理。

(四)課堂小結、設疑

看着貧窮、落後的祖國,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洋人肆意地欺凌,而自己作為中國人卻無能為力,敢怒不敢言。12歲的周恩來又做出了什麼決定呢?我們下節課繼續探討。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齊讀、分組、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周恩來學習目標、志向,並向其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手段

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們前進的目標,能把你的志向説給同學們聽一聽嗎?(生暢所欲言。)好!立志成才,從小做起。(師板書:15立志)今天,我們在這裏認真讀書,就是為實現美好的志向而努力。早在1910年的一天,東關模範學校的課堂上,校長和一羣孩子們也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新課

(一)自學

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學生評議,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卡片測識字情況,將不認識的字貼在黑板上,並提醒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二)交流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整體感悟,綜合探究。

1、自讀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

2、自主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xx讀文,交流讀文所得。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如:齊讀、輪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等)讀文,自主學習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內容。組內彙報xx讀文所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質疑。學生以小組形式彙報xx學習結果,並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老師進行恰當的評價指導。

4、説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思。

(三)誦讀

通過誦讀,感受周恩來年少而志高遠的胸懷和對祖國的深深熱愛。

分角色讀文。

(四)識字

1、測讀本課需認識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學生不認識的字。

2、同桌互測生字,全會讀得兩顆星,個別不會的得一顆星。課下互相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內容,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3歲的周恩來從小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個真實的故事激勵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是中國人,要為我們的祖國強大而發奮學習,為祖國的明天盡一份力量。這是一位偉人的滿腔熱情,你們能讀讀嗎?

(一)交流

再次感知課文。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學習了這篇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説一説你的志向。

3、用“立志”造句。

(二)寫字

1、鞏固字音,理解字義。認讀9個生字並擴詞。

2、交流識記方法。

3、學習書寫。注意提示學生“且、顧、略、微”這幾個字的書寫要點。

(三)練習

1、與同桌讀一讀這些詞語,再選擇其中的5個聽寫下來。

崛起 年齡 微笑 思索 恩情 其中 濃眉大眼 若有所思

2、寫一寫:為而。

練習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讀一讀周總理的格言。

板書設計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從小立志

周恩來xx報效祖國

國小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15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從語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訓練朗讀能力;體會過渡句、過渡段的運用,學會文章段與段自然過渡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一、 導入

1、今天我們進入第七組課文有學習,請一名同學導讀,其它同學思考:從導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2、師: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在成長中思考為什麼而讀書的故事。

3、齊讀課題,初次看到課題時,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誰?這個人的志向真偉大……)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是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瞭解他嗎?資料彙報。

二、 閲讀課文

(一)

1、和你同桌一齊讀一遍課文,並且交流一下你預習中的收穫。

2、交流預習收穫,詞、字兩方面相機提示字形、字音、理解個別詞意。

3、指名朗讀,思考:圍繞着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文中寫了幾件事?

4、反饋

5、這三件事的連接,作者過渡得很巧妙,你發現了嗎?(過渡句,過渡段)在哪裏?

(二)

1、為什麼而讀書?其它同學與周恩來的回答迥然不同,找出相關的段落再讀一讀,體會體會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1)讀。

(2)體會。

預設(為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為祖國、民族的振興而學習)

2、少年周恩來就已經立下了如此遠大的志向,請同學們想一想,使周恩來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

(1)(中華不振)。

(2)(耳聞目睹租界裏中國人受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

3、根據預設

提問:文中幾次提到“中華不振”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周恩來又是在哪一次提到後沉思,而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的呢?

4、在20世紀初,中國受帝國主義欺凌、壓迫之時,周恩來這樣有志青年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大志,那麼在21世紀初,中國在世界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但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的今天,作為祖國未來,民族希望的我們,思考過“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嗎?

5、學生髮言(預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讀書)

6、聯繫今天的學習,堅實地走好每一步,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吧!

三、 閲讀鏈接

感受周恩來的臨別贈言和詩篇的含意,進一步感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四、 綜合性學習

1、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

2、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選讀課文《真實的高度》。

3、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彙報。